薄荷实验·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薄荷实验·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如果你是单身,并且你的家人住得很远,比如在加州,那你将是投行分析师的更好人选。”呈现聪明文化的光环与脆弱,薪酬体系缔造者的政治学,一本金融从业者不可错过的人类学民族志。)
内容简介:
《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获美国文化人类学学会2010年格雷戈里·贝特森图书奖荣誉奖
金融崩溃——无论是垃圾*市场、互联网泡沫,还是高杠杆的房地产市场——通常被解释为市场周期的必然结果:上涨的一定会下降。在《清算》一书中,人类学家Ho Karen刺破了抽象的、的市场光环,揭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萧条是如何形成的。
曾在投行工作过的Karen访谈了压力重重的*年的金融从业人员、工作过劳且漠然的证券分析师、渴望被雇佣的大学生、经验丰富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些从精英大学招聘的投资银行家被社会化为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世界。他们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条件是随时都可能被解雇。他们的工作场所文化和特权网络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工作无保障会塑造性格,而员工的流动性会带来聪明、高效的生意。基于这种与挥霍无度的交易相联系的流动性和补偿行为文化,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重塑了美国企业的形象。他们的使命是创造股东价值,然而他们的做法和假设却会产生危机。通过将投资银行家的价值行动与市场建设和美国公司重组联系起来,《清算》一书揭示了华尔街特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常常被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胜利解读所遮蔽。
书籍目录:
致 谢
中文版序言 写在《清算》出版十年后
导 论 人类学走进华尔街
章 领导权列传:关于聪明文化、投资银行的招聘与建造
第二章 华尔街的入职培训:剥削,授权和努力工作的政治学
第三章 华尔街的历史叙事与股东价值革命
第四章 股东价值的叙事起源及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基础
第五章 裁员者面临裁员:工作的不安全性与投行的企业文化
第六章 流动的生命,薪酬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制造
第七章 全球的危机与杠杆支配
参考文献
英汉人名对照表
注释
作者介绍:
何柔宛(Ho Karen),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博士,明尼苏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华尔街制度文化、美国企业裁员现象和新自由主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和气商业理论(the doux commerce theory)是18世纪兴起的一种理论,认为利益会驯化欲望,商业温和无害,可以去除贪图享乐的恶习。——译注
将霍夫曼与塔利的观察结合起来,就是我的观点。正是投行家异常显赫的主体性——他们的精英履历、经验和等级表现——在低效率的美国企业和过时的金融技术中授权并合法化了自身的权威。深入到华尔街的组织文化之中可以看到,特定的性情是被建构出来的,所以投行鼓励银行家们投身于激烈的交易决策制定之中,并将市场应变能力视作他们优越激烈的交易决策制定之中,并将市场应变能力视作他们优越性的标志。这些结构化的实践在缺乏面向未来战略规划的情况下就落实了,并且被股东价值的额意识形态合理化,反过来又借力于持续的全球化吹捧、营销和杠杆操作,只是为了使投行实现增长和占据主导地位的目的。独特的金融意识形态和交易使得华尔街为首的金融繁荣得以实现,但累计的破碎承诺、衰败的股东价值和无法填补的资本空洞的重量最终给导致了内爆。
在1998年和CNN旗下的钱线栏目(MoneyLine)的采访中,[美林]当时的首席执行官大卫·曼斯基谈到了公司的全球扩张战略,……
精英主义的交流互动
他们被宣称是“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他们会很快习惯来自同龄人、父母、求职者和全社会的尊敬、给予他们的地位和钦佩的赞赏。那些最迷恋和依赖于他们所拥有的公认的“精英圈”资格的人,总是想方设法保留并继续享用他们早已习惯的高地位,尤其当毕业即将到来。
就像一位《每日普林斯顿人》的学生作者德文·彼得森观察到的关于“精英工作的诱惑和缺陷”那样:“四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享受着自己是最优秀学校的孩子的事实,在这个历史上最精英、绝对强大的国度,这些投行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保持我们在社会上优势地位的方法,通过提供其他职业不能提供的通向财富与权力的途径。”
华尔街能够如此有效地推销自己,是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最吸引这些学生:这同样也是投资银行自己所寻求的东西。
霍克曼( Hochman,1999)观察到,“整个商业世界非常明显地希望榨取我们的思想、年轻、创造性和职业道德。他们也正确地评估了到底需要用什么来吸引我们:表现出有竞争力的、负有名望和能够向上流动······
他们知道早在四年前,我们就希望绝对地优秀。我们从不满足于大学排名里的第 三或第四名。他们捕捉到我们企图寻找所有事情中的“哈佛”这样的意愿:在活动中,暑期工作中,人际关系中,而现在又表现在职业上。”
“这不是投行的错。这是因为我们整日忙于奔波来取悦他人,以至于很难清楚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很多学生意识,投行和咨询已经占据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阻碍了他们对“我们处在世界中的位置和特权”这一问题的反思,因为对紧握特权的渴望已经在这种招聘过程中自然化了。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使得“资产数百万的企业变得更加富有”,这是一回事,而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如果不进入高盛,就不幸福”,那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问题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很难质疑或者反思他们真正对什么有热情,更不用说反思与他们已有的特权相矛盾的事情了。
My[13] particular strategy in “studying up,” to break through the barriers of security and public relations, was based on institutional kinship.15 To enable this research, I leveraged my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and connections with elite universities–the only sites from which Wall Street investment banks recruit and hire. I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investment banking as a career option while an undergraduate at Stanford University, although admittedly Wall Street was not the destination of most of my network of friends (graduate school, nonprofits, and, of course, Silicon Valley were bigger draws). (When I began fieldwork, I also relied on Stanford alumni who worked on Wall Street as contacts and potential informants.) I then became a graduate student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a recruiting ...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来自政府和各行业的掌权者要依靠金融家来解决自己搞砸的事情?为什么逃避监管和引发危机是华尔街“聪明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什么现今金融市场自诩为普通民众的金融市场了。一位人类学家的投行民族志准确描述了投行文化的脆弱和矛盾所在。她访谈了压力重重的*年的金融从业人员、工作过劳且漠然的证券分析师、渴望被雇佣的毕业生、经验丰富的投行董事与总经理,揭示了华尔街文化的整体图景。——目前薄荷实验系列中*厚的一本…足够重磅!
书摘插图
1995年9月21日,我开始对研究美国华尔街产生兴趣。因为在这一天,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宣布将现有机构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这是美国历大的几宗公司分拆案之一:77800位经理人被买断工龄,而48500位员工被裁员。当时我住在新泽西,大规模裁员给员工带来的心灵创伤令我沮丧,但是接下来听说的事情更加令我忧虑,在公告发布的天,AT&T的股价上涨6.125美元至63.75美元/股,涨幅为10.6%,公司市值增长97亿美元。但让我感到震惊的是,经过进一步的调查,我发现华尔街投行们的股票价格都随之上涨。这中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AT&T大规模裁员与其股价飙升之间的关联看起来违背常识,却不是个案。根据《纽约时报》在AT&T重组当天发布的新闻报道,在那段时间,兼并与重组活动增多,对未来通信产业重组的预期增强,而负责发起、组织并为这些活动提供建议的华尔街投行,股价同样上涨很多。“券商股是当季强板块,分析师认为成交量会持续上涨,兼并活动也会继续。”(Sloane,1995)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林(Merrill Lynch)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这些投行股价的上涨,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假定。作为通信行业的领头羊,AT&T已经进行了重组和裁员,其他企业也会跟随这一“商业潮流”,从而为华尔街投行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Klein,2000:199)。在过去的30年里,正是这种对常识的颠覆,刻画出企业的景象,以及裁员、企业收益和股价之间的关系。在被誉为美国历鼎盛的经济繁荣时期(从1990年代早期到2000年),美国经济不仅见证了创纪录的公司利润和长时间的股市持续上扬,也见证了的企业裁员(O’Sullivan,2000)。根据芝加哥一家再就业咨询公司查林杰公司作出的报告,在1994年,(全美)有516000 位员工被裁,而当时正值“那几年里美国企业盈利多的年份”;“而1995年,尽管企业收益更好,但裁员数量仍旧达到440000”;“在1996年和1997年,总体裁员数量分别为447000和434000,当然,企业业绩依然可观”。(O’Boyle,1999:219)与此同时,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来看,美国股票市场从1995年2月的4000点上涨到1997年2月的7000点以上,1999年更是飙升至11000点,但企业平均每年裁员300多万人导致的工作不安全感也与日俱增(Oldham,1999; New York Times,1996)。再举一个例子以展示这种新的主导商业的文化模式,1995年,美孚公司(Mobil)宣布季度企业收入前所未有地达到6.26亿美元,扭转了上一年度亏损1.45亿美元的境况,然而一个礼拜之后,公司却宣布计划削减4700个工作岗位。华尔街分析师对这一新闻“反响积极”,他们高度赞扬了美孚公司的进取精神:他们“惊喜地”发现,不仅裁员数量超出预期,而且裁员范围还包括原本薪酬更高的精炼技术人员和美国境内营销人员。华尔街的机构投资者们将股价推高至52周的高点来表达他们对美孚公司的信心(Ritter,1995;Fiorini,1995)。更引人注意的是,华尔街以一种庆祝的语调来宣布公司裁员,对公司重组的事实更是欢欣鼓舞。在整个1990年代中期,无数的财经新闻和文章都证明了这种新“情感结构”(structure of feeling)的存在。再次回到AT&T案例中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AT&T宣布从根本上改组企业并把业务拆分成三个公司,这一举动备受华尔街分析师的赞扬,而几个月之后,也就是1996年1月,AT&T又宣布在未来4年里计划裁减4万个工作岗位,《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如此大规模裁员的计划甚至令一些资深的AT&T观察者都感到震惊。这一举动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对于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大规模重新调整业务的渴望及迫切感始终没有下降。尤其是AT&T,在“旧贝尔系统”帝国解体的十多年里裁减了85000多名员工后,雇员仍然过多,这一点是显见的……“这是一个大数字,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数字。”布莱克·巴恩,一位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Bernstein)公司的分析师说,“比华尔街预测的要大很多。”但华尔街对此反响很好,AT&T的股票在一天时间里每股上涨了2.625美元,达到67.375美元。(Keller,1996)事实上,华尔街对这一大规模裁员表示如此兴奋,以致于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Salomon Brothers)臭名昭著的通信行业明星分析师杰克·格鲁曼都认为,有必要为投资者热烈的情绪降降温,并警告称,“投资者不应该预期削减成本就能带来营收的飞跃,因为AT&T将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加快布局无线和当地服务的再投资中”,他还强调,“虽然这是一次有益的进取之举,但是能够驱动未来的收益还是少之又少”。(Keller,1996)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AT&T仍需寻找更多的途径来提升它的股价。紧接着,在1996年3月,AT&T收回了将裁员4万员工的声明,并宣布仅计划裁员18000人。《今日美国》一篇文章分析称,“观察员们认为,AT&T精心设计,通过夸大它原本的裁员数量来吸引华尔街注意,因为华尔街一直把裁员看作提升利润的好办法。这就使得AT&T自1月份公布消息之后股价在两天的时间里就上涨了6%之多。”(D. Lynch,1996)虽然对资本积累的渴求由来已久,但近来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却出现了极为特殊的现象,就是所谓公司重要利益和大多数员工的利益早已分道扬镳。仅仅在25年前,美国的上市公司还被认为是一个稳定的社会机构,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负责通过协商上至股东下至员工,从而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支持,同时超越华尔街为释放即时投资收益而采用的短视的财务预期,从长远的角度做出决断(O’Sullivan,2000)。而如今,恰恰相反,企业的主要目标被认为是提升股票价格,以实现它们“真正的拥有者”——股东的利益(也就是创造股东价值)。那些处于公司核心目标之外的员工,则只能为股票价格的上涨而被随意清算。在二战后福利资本主义的影响下,职员们努力争取并(偶尔)获得一定份额的(但仍旧不公平)公司收益。但时至今日,即便是这样的传统资本主义等级制也已经被消灭,以至于员工常常无法从公司的盈利中获益(甚至常常受损)。这就是我在接触华尔街文化时遇到的新逻辑,对它的研究也贯穿于这本民族志之中。看看面前这兴高采烈的华尔街,金融资本名义上的统治地位——我将论证其显著地刻画了我们的时代特征——具体意味着什么呢?一个关于华尔街投行、关于使其终灭亡的运作流程的深度民族志调查,会怎样帮助我们理解发生在美国企业身上的时代剧变呢?这些投行家们是怎样积极做市(make markets):通过日常的文化实践来创造股票市场的主流敏感点,并塑造华尔街的金融规范的呢?华尔街投行家们又是怎样在大规模裁员、股东价值与市场危机的制造之间权衡关系,从而导致整个主流商业价值的更迭,并终将其传导到华尔街自身的清算与颠覆上的呢?在学术训练和政治信仰支持下,我认为一个公司的健康程度与雇佣关系密切相关,我想美国的主流文化也会认同这一点,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创纪录的,公司利润与股票价格暴涨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大规模裁员,弥漫着工作不安全感的时代呢?更进一步来说,如此严重的社会错位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一错位被大多数社会科学家归结为全球资本主义的逍遥法外——公司与政府的安全网正在解体;企业裁员、兼并与重组的浪潮迭起;成功职员的定义在改变;财富日益向顶部集中;金融繁荣与萧条引发社会暴力等。这些问题促使我在华尔街开展实地调研,以分析股票市场和华尔街在这些社会经济的剧烈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
媒体评论
就实地考察而言,华尔街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人类学领域:人类学家通常在遥远的第三世界社会工作……然而,Karen Ho博士以经典人类学的方式开始了她的研究:融入背景,专心倾听,客观中立非评判的方式,然后试图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关于华尔街文化如何运作的“整体”图景。这种耐心的民族志分析呈现出一个迷人的景象,这甚至对大多数银行家来说都是新奇的。
——吉莉安·泰特,《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Karen Ho是我的英雄。她的20世纪末投资银行家民族志准确描述了投行文化的虚张声势、冷酷无情和矛盾等特征。
——米切尔·阿沃拉菲亚,《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人类学家Karen Ho对华尔街投行的民族志书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旨在打破华尔街的优越光环,揭示其脆弱、矛盾的一面,以及其企业文化和集体行动常常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和金融工作者和金融市场有关,也波及美国其他企业。虽然这本书名列人类学和商业研究领域之内,但它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并将引起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以及任何试图了解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文化、实践与金融变革之间关系的人的兴趣。
——赖凯伦,《经济地理》杂志(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清算》一书对大型投资银行的运营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证实了读者的某些猜测:这些机构正在成为傲慢及坚不可摧的“宇宙主宰”,从业人员获得了难以理解的巨额收入和“做上帝的工作”的想法。然而,这也表明了金融社会学研究力量的逆转。本书有助于解释投行从业者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詹姆斯·G·卡里,《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对于任何打算进入全球各大银行工作的人来说,《清算》一书是的。事实上,即使是精英学校的教员,也开始质疑为何有这么多毕业生*终会投身金融行业。这本书应该是这些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书。”
——本·洛里卡,美国金融工程专业权威排行Quant Net
《清算》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仔细观察了人们在华尔街成功或失败的方式,戳穿了很多关于市场运作的假设。”
——基尔·马丁,时代文学增刊(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清算》提供了一个丰富详细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民族志…我在本科经济社会学课程中使用了节选,并向一位投资银行家推荐了该课程。
——Aaron Z. Pitluck,《工作、就业与社会》(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书籍介绍
获美国文化人类学学会2010年格雷戈里·贝特森图书奖荣誉奖
金融崩溃——无论是垃圾债券市场、互联网泡沫,还是高杠杆的房地产市场——通常被解释为市场周期的必然结果:上涨的一定会下降。在《清算》一书中,人类学家Ho Karen刺破了抽象的、无所不能的市场光环,揭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萧条是如何形成的。
曾在投行工作过的Karen访谈了压力重重的第一年的金融从业人员、工作过劳且漠然的证券分析师、渴望被雇佣的大学生、经验丰富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些从精英大学招聘的投资银行家被社会化为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世界。他们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条件是随时都可能被解雇。他们的工作场所文化和特权网络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工作无保障会塑造性格,而员工的流动性会带来聪明、高效的生意。基于这种与挥霍无度的交易相联系的流动性和补偿行为文化,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重塑了美国企业的形象。他们的使命是创造股东价值,然而他们的做法和假设却会产生危机。通过将投资银行家的价值行动与市场建设和美国公司重组联系起来,《清算》一书揭示了华尔街特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常常被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胜利解读所遮蔽。
-------------------------------------------------------------------------------------------------------
媒体推荐:
就实地考察而言,华尔街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人类学领域:人类学家通常在遥远的第三世界社会工作……然而,Karen Ho博士以经典人类学的方式开始了她的研究:融入背景,专心倾听,客观中立非评判的方式,然后试图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关于华尔街文化如何运作的“整体”图景。这种耐心的民族志分析呈现出一个迷人的景象,这甚至对大多数银行家来说都是新奇的。
——吉莉安·泰特,《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Karen Ho是我的英雄。她的20世纪末投资银行家民族志准确描述了投行文化的虚张声势、冷酷无情和矛盾等特征。
——米切尔·阿沃拉菲亚,《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人类学家Karen Ho对华尔街投行的民族志书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旨在打破华尔街的优越光环,揭示其脆弱、矛盾的一面,以及其企业文化和集体行动常常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和金融工作者和金融市场有关,也波及美国其他企业。虽然这本书名列人类学和商业研究领域之内,但它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并将引起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以及任何试图了解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文化、实践与金融变革之间关系的人的兴趣。
——赖凯伦,《经济地理》杂志(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清算》一书对大型投资银行的运营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证实了读者的某些猜测:这些机构正在成为傲慢及坚不可摧的“宇宙主宰”,从业人员获得了难以理解的巨额收入和“做上帝的工作”的想法。然而,这也表明了金融社会学研究力量的逆转。本书有助于解释投行从业者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詹姆斯·G·卡里,《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对于任何打算进入全球各大银行工作的人来说,《清算》一书是必读的。事实上,即使是精英学校的教员,也开始质疑为何有这么多毕业生最终会投身金融行业。这本书应该是这些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必读的书。”
——本·洛里卡,美国金融工程专业权威排行Quant Net
《清算》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仔细观察了人们在华尔街成功或失败的方式,戳穿了很多关于市场运作的假设。”
——基尔·马丁,时代文学增刊(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清算》提供了一个丰富详细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民族志…我在本科经济社会学课程中使用了节选,并向一位投资银行家推荐了该课程。
——Aaron Z. Pitluck,《工作、就业与社会》(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服务好(678+)
- 无颠倒(663+)
- 赚了(668+)
- epub(335+)
- 差评少(210+)
- 盗版少(658+)
- 情节曲折(592+)
- pdf(324+)
- 无广告(661+)
- 内容完整(147+)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 2025-01-04 02:30:24 )
好用,支持
- 网友 芮***枫: ( 2025-01-06 12:20:51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家***丝: ( 2024-12-27 23:59:40 )
好6666666
- 网友 车***波: ( 2024-12-24 03:54:1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石***烟: ( 2025-01-15 16:16:29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冯***丽: ( 2024-12-21 14:09:28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瞿***香: ( 2024-12-23 02:28:20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潘***丽: ( 2025-01-01 18:03:11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居***南: ( 2025-01-13 04:36:09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马***偲: ( 2025-01-17 08:11:44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扈***洁: ( 2025-01-18 10:48:13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方***旋: ( 2025-01-18 18:13:4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喜欢"薄荷实验·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的人也看了
爱情快递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褐煤催化气化性能及机理研究——以胜利褐煤为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节能材料检测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国家标准汇编(第6版)上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硬壳精装一千零一夜彩图注音版 5-6-7-8-9周岁儿童睡前童话寓言故事书 一二三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带拼音 原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歐洲港版 台版 繁体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一种风光百样栽(名家经典美文,新未来阅读重磅作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达·芬奇看到了什么 (英)巴林顿·巴伯(Barrington Barber) 著 苏木 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金錢心理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实用蓄电池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真菌传播的植物病毒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教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理财重要的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幸福的能力 王薇华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材料员(第三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