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珍藏版 组合套装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清)曹雪芹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四大名著珍藏版 组合套装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清)曹雪芹精美图片
》四大名著珍藏版 组合套装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清)曹雪芹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四大名著珍藏版 组合套装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清)曹雪芹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12556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7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655.7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22:51:33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西游记(上下)》

吴承恩编著的《西游记(上下四大名著珍藏版)(精)》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孙悟空的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目前树立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靠前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红楼梦(上下)》

曹雪芹著的《红楼梦(上下四大名著珍藏版)(精)》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的前八十回,其作者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对高鹗续作后四十回,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这部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书中所表现的以反封建主义的叛逆精神为思想内容的爱情,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此书在创作艺术上成就巨大,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结构宏大完整而又自然浑成,使千头万绪、参差错综的种种事件和众多的人物活动,紧密联系贯通,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洗练、自然、形象,极富艺术表现力。《红楼梦》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创作艺术上,都代表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优选成就,它是民族文化遗产中光华四射的瑰宝。

《三国演义(上下)》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从汉灵帝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九十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的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关系。另外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选配了名家戴敦邦所绘彩色插图附于书中,同时编制了“三国演义地图”和“三国时期大事年表”。

《水浒传(上下)》

施耐庵、罗贯中所著的《水浒传(上下四大名著珍藏版)(精)》是一部接近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犷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精)》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书籍目录:

《红楼梦(上下)》

《三国演义(上下)》

《西游记(上下)》

《水浒传(上下)》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作者介绍:

《西游记(上下)》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明代小说家。童年时即以文才闻名于乡里,嘉靖中补贡生。由于性格耿直,在官场屡不得志。他自幼喜爱神话故事,后来能借助神话故事抒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西游记》为其晚年时的作品,该作品为中国古典四大有名小说之一。他一生著述颇多,能诗能文,其诗风格清逸,收见于《射阳先生存稿》中。

《红楼梦(上下)》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有名文学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红楼梦》前80回作者,祖籍目前有几种说法,如河北丰润、辽宁辽阳、铁岭与江西武阳,尚无确切定论。

《三国演义(上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有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水浒传(上下)》

施耐庵(1296—1370),生活于元明之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占据苏州期间,曾下礼征聘他,他不应。后来朱元璋也曾礼请,又不应。他先后寓江阴、兴化等地,很后卒于淮安,终年74岁。与罗贯中合著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传》(与施耐庵合著)等章回小说,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西游记(上下)》

    靠前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嚎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日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日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遂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日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日人生于寅。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日东胜神洲,日西牛贺洲,日南赡部洲,日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威灵瑶海。势镇,潮涌银山鱼入穴;威灵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耶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虮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蛛;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多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薇。

    潺滠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方名显,时来大运通。P1-4

《红楼梦(上下)》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那些人只嚷:“快请出甄爷来!”封肃忙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问他?”那些公人道:“我们也不知什么‘真“假’,因奉太爷之命来问,他既是你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说着,不容封肃多言,大家推拥他去了。封家人个个都惊慌,不知何兆。

    那天约二更时,只见封肃方回来,欢天喜地。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湖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一宿无话。

    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封肃回家无话。

    却说娇杏这丫鬟,便是那年回顾雨村者。因偶然一顾,便弄出这段事来,亦是自己意料不到之奇缘。谁想他命运两济,不承望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正是: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人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面,因闻得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字表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雨村正值偶感风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一因身体劳倦,二因盘费不继,也正欲寻个合式之处,暂且歇下。幸有两个旧友,亦在此境居住,因闻得鹾政欲聘一西宾[七_,雨村便相托友力,谋了进去,且作安身之计。妙在只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

    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日:

    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人,看时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以助野趣,于是款步行来。将人肆门,只见座上吃酒之客有一人起身大笑,接了出来,口内说:“奇遇,奇遇。”雨村忙看时,此人是都中在古董行中贸易的号冷子兴者,旧日在都相识。雨村很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棚,很相契合。P18-21

《三国演义(上下)》

    靠前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禁锢(ɡù)善类——指东汉桓帝刘志时的“党锢之祸”。其时宦官集团把持政权,引起士族官僚集团的反对,形成激烈的争斗。结果宦官集团得势,把士族集团中的大批反对派,镇压迫害,逮捕定罪。后虽释放,却终身不准做官,叫做“禁锢”。善类,意即好人,指反对宦官专权的士大夫。,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中涓——皇帝宫廷中,管理通报、打扫清洁的臣子。此指宦官,也即太监。自此愈横。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御——封建主义的特定用语,皇帝衣食住行的行动都叫御;御某殿,即登某殿。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馀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譑譑——同霓。古代迷信观念,认为色彩鲜明的内环叫虹,雄性;色彩暗淡的外环叫譑,雌性。堕鸡化,乃妇寺干政妇寺干政——妇指皇太后、皇后、皇帝的乳母一类人;寺是寺人(侍人),即宦官。干政,干预政事,掌握实权。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段皀、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馀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馀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渠帅——首领。,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赍(jī)——持,携带。金帛,结交中涓封,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唐周乃径赴省中省中——皇帝的居处叫禁中,政府长官办公的地方叫省中,合称禁省,也用以泛指宫禁。后文第二回有“省家”,义略同,侧重在指政府长官。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靡(mǐ)——溃散。。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然其说——以他的意见为是,赞同他的意见。然,动词,以为正确。后文又有“然之”的句法,义同。,随即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下文又有“身长九尺”等文。古代的尺度比现在为小(汉尺约相当今尺七八寸),所以古代人的身高和现代人实际并无大异。,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坐酎(zhòu)金失侯——坐,这里作犯法解。汉代法制,皇帝祭祀宗庙时诸侯要献金助祭,叫做酎金。坐酎金失侯,是说犯了没有按照规定缴纳酎金的法制,被削去侯爵。,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举孝廉——汉代选拔士人做官的一种制度:地方官向朝廷推荐孝父母而清廉的人,叫做举孝廉。被推荐的人得到这种做官的资格,也叫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屦(jù)——麻鞋。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馀,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童童如车盖——形容大树枝叶很好茂密。古代统治者车上设有遮幔,形略如伞,叫做车盖。封建迷信意识,认为树生得像车盖,就是这家要出“贵人”的“预兆”。。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很好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黎庶——老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馀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馀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

《水浒传(上下)》

    词曰: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诗曰: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

    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话说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所作,为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因此上邵尧夫先生赞道:“一旦云开复见天。”正如教百姓再见天日之面。不则这个先生吟赞,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正行之间,听得路上客人传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那陈抟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撷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应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自庚申年问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

    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黄榜,召人医治。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黄榜,能治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一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这两个贤臣,出来辅佐。

    这朝皇帝,庙号仁宗天子。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个年号。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家庭佑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佑四年至嘉佑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谁想道乐极悲生:嘉佑三年上春间,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

    且说东京城里城外,军民无其太半。开封府主包待制亲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俸资合药,救治万民。那里医治得住,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专要祈祷,禳谢瘟疫。

    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有诗为证:

    诗曰:

    万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乐无穷。

    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丛。

    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细推治乱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

    P1-3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西游记(上下)》

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扛鼎之作——四大名著珍藏版《西游记》    人文版《西游记》是以明世德堂本为底本,并参考明崇祯本及清代六种刻本校订整理而成的。该整理本弥补纠正了原底本存在的一些缺陷,又结合其它各本的优点,加以增补和校订,添加了注释,便于读者阅读。面世几十年来,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是一本经得起检验的《西游记》版本。此次我们特邀戴敦邦先生为本书绘作了精美插图,同时根据书中交代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情节编制了“西游取经历难平妖简表”附于书中,以方便读者阅读。

《红楼梦(上下)》

《红楼梦》,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杰作人文版《水浒传》整理本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并参校了甲戌本、己卯本、蒙古王府本、甲辰本等早期抄本,而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程甲本、程乙本,在《红楼梦》的版本中亦十分重要,也纳入了前八十回的校勘;后四十回,以萃文书屋排印的程甲本为底本,又参校了其他三个程甲本和一个程乙本。该整理本弥补纠正了原底本存在的一些缺陷,又结合其它各本的优点,加以增补和校订,添加了2000多条注释,便于读者阅读。面世几十年来,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是一本经得起检验的《红楼梦》版本。此次我们特别增加了戴敦邦先生的精美插图21幅,同时编制了“《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表”“《红楼梦》主仆关系表”附于书中,以便读者阅读时参考。

《三国演义(上下)》

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三国演义》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是以毛宗岗本为底本、经过多次整理校订而成的迄今靠前发行量优选、很的版本。毛本是据明代加工修订的一个通行本,流传已久,文字通俗易懂,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经过整理的版本,纠正了毛本中的一些错误,并加上了少量注释,质量上乘。人文版《三国演义》自面世几十年来,一直是市场上很受读者欢迎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此次我们特邀戴敦邦先生为本书绘作了精美插图,同时编制了“三国演义地图”“三国时期大事年表”附于书中,以方便读者了解本书所述的时代背景,为阅读提供了便利。

《水浒传(上下)》

《水浒传》,英雄传奇的代表作人文版《水浒传》以明朝万历末年容与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为底本,参校两个容与堂残本(分别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资料室)和天都外臣序本、杨定见改编本。该整理本弥补纠正了原底本存在的一些缺陷,又结合其它各本的优点,加以增补和校订,添加了注释,便于读者阅读。面世几十年来,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是一本经得起检验的《水浒传》版本。此次我们特别增加了戴敦邦先生的精美插图20附,同时编制了“《水浒传》英雄谱”附于书中,以便读者阅读时参考。


前言

《西游记(上下)》

前言一《西游记》约成书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明代中叶,它和比它先出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后来的《儒林外史》、《红楼梦》,都是我国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光辉成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熟悉和喜爱的古典文学作品。《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有它自己的特点,读这部小说,有几点是必须理解的。第一,《西游记》跟一般古代小说不同,它是一部具有神话、童话性质特点的小说。同志在讲到“神话中的许多变化”、“《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时,曾经指出:“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它们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反映。这就是说,神话或童话中矛盾构成的诸方面,并不是具体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矛盾论》,《选集》第一卷。同志在这里指出了神话或童话这类文艺创作具体的性质和特点,这对我们认识、理解《西游记》这部小说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知道,“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选集》第三卷。神话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这类作品,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它也同样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生活,只不过,它具有自己的特点而已。《水浒传》、《红楼梦》里面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作品里展现的矛盾斗争,除少量属于宗教迷信或文学幻想以外,一般地说,是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当然作品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西游记》里面所描写的孙悟空、猪八戒、玉皇大帝、神仙妖魔,以及孙悟空闹天宫、闯地府、闯龙宫、智斗二郎神、三打白骨精之类的故事情节,则是现实生活中不曾有过也不可能存在的。但是《西游记》里面写到的那许多出自文学幻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仍然离不开现实,它们是以作者对社会现实所掌握的见闻材料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理解作为创作的基础的。《西游记》写孙悟空这个神话英雄人物的神通变化,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一个人怎么能够飞天钻地,呼风唤雨,变这变那,甚至能变一座土地庙儿呢?一个筋斗就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远,那支金箍棒幌一幌就碗口粗细、数丈长,可是一变又会变得小如绣花针可以放在耳朵里,这是可能的吗?当然这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却很喜欢这个活泼、机智、乐观,富有斗争精神和无穷本领的人物,连同他那支神奇多变、威力无比的千钧棒。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孙悟空闹天宫、斗妖魔,这些幻想的形式中包含有我们能够理解的现实的内容,具有某种社会批判的意义,而且这些浪漫主义的描写在作品所展现的艺术世界里是合乎逻辑的。我们读《西游记》时,必须记住它是一部神话小说这样的性质特点,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内容和意义。过去悟一子、悟元子之流穿凿附会地把《西游记》说成是“谈禅”(谈论佛理)“释道”(阐释道教)的书悟一子陈士斌撰《西游记真诠》、悟元子刘一明撰《西游记原旨》,均用佛道思想解释《西游记》的真意。如刘一明在《西游记原旨?读法》中就说《西游记》是“神仙之书”,“乃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在《西游记原旨序》中又说,读《西游记》的人,“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这些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荒谬说法。,后来胡适又把此书说成是“玩世主义”胡适《西游记考证》说:“这七回(引者按:指《西游记》前七回)的好处全在他的滑稽”,“这部《西游记》”“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他歪曲、抹煞了整部作品积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这跟他对祖国历史文化遗产采取民族虚无主义态度是分不开的。,这些都是歪曲、抹煞作品社会内容和意义的错误的评论。第二,《西游记》跟那些由作家个人创作完成的小说不同,它是古代民众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成果。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成书过程跟《儒林外史》、《红楼梦》那样由作家个人写成的情况不同,跟《水浒传》、《三国演义》却有类似之处,其故事都是经过长期的流传和许多人的记述或创作,最后由一位作家作了总结性的再创作而后写定的。唐僧取经本来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公元六二七至六四九年),僧人陈玄奘为了弄清佛经教义,决心到天竺(印度)取经。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前后花了十七年时间,来往走了几万里路,终于取得六百多部梵文(印度古文字)佛经回到长安。回国以后,他奉旨主持佛经的翻译工作,并口述西行见闻,由他的门徒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诸国的佛教遗迹兼及土地出产、风俗人情等状况。后来他的门徒慧立、彦胔又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着重记述他西域取经的详细经历。这两部书虽写真人真事,但因前者是写佛教发源地的见闻,后者是佛教徒的传记,所以都有神异的色彩,《西域记》里面更是记述了许多宗教传闻和佛经里面的故事。又由于在当时交通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唐僧竟能孤身西行、远涉异域,终得取经东还,这件事情本身就带有某种传奇性。这样,唐僧取经故事流传到了民间,就逐渐离开了史实而有了越来越多的神异的内容。到了宋代,关于取经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说话人甚至已把它作为说话的专题。现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便是南宋时候说话人使用的话本。它已经不像《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那样记述历史人物和事件,而是写猴行者化身为白衣秀士,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降妖伏怪的故事。这个话本故事情节很粗略,艺术想象力和文字比起吴承恩的《西游记》来差得很远。但它首先把取经故事引入文艺创作,同时又开始把故事的主角由玄奘转为猴行者。书里的猴行者和深沙神,显然就是后来《西游记》里孙悟空和沙和尚这两个形象的前身;猪八戒这个形象则还没有出现。到了元代,西游取经故事有了很大发展。根据已发现的材料推断,元代至明代初年已经有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更为成熟的《西游记》话本小说。可惜我们已见不到当时《西游记》话本的全貌,只在明代永乐年间(公元一四○三至一四二四年)编纂的《永乐大典》里面,发现有一段题为“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文字,约一千二百多字,所引书籍题为《西游记》。这段文字相当于现在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和第十回的前半部分。《永乐大典》第一三一三九卷保存的那段话本残文,跟吴承恩《西游记》第九、第十回,都写了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故事。除了话本《西游记》里面两个渔翁,在吴本《西游记》里面改为一个渔翁、一个樵子,并且增加了一大段渔樵两人诗词对答之外,两者故事内容几乎接近相同,甚至连卜者袁守诚算定下雨“三尺三寸四十八点”,两书记述也都一样。这不会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表明吴承恩创作时,曾经参考过《永乐大典》所引到的那部《西游记》话本。此外,在一部朝鲜古代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曾多次引用到一部题为《唐三藏西游记》的平话。虽然《朴通事谚解》所引述的有关文字并不是那部话本的原文,而是经过转述者简化过的,但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那部话本已经写到了有关的许多故事。西游取经故事很早就在舞台搬演。金院本中有《唐三藏》,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但均已失传。元末明初人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还在。这个剧本有唐僧出世的故事,没有魏征梦斩泾河龙和太宗入冥的故事。孙悟空是此剧的主角,但“神通”远不如后来《西游记》所写的那样,整个形象跟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的形象有本质的区别。自唐代玄奘取经的历史事件以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西域记》这些书籍出现以后,宋、元至明初几百年间关于取经故事的民间口头传说以及话本小说和杂剧,使西游取经故事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文艺形式得到不断的发展。在长期的故事流传过程中,人民群众不断地改造和丰富原有故事的情节内容,同时也把他们对于封建统治阶级、封建社会的观察和认识,对于封建社会里种种丑恶势力的批判和斗争,乃至他们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愿望注入了取经故事。吴承恩的《西游记》不仅直接继承了有关取经故事的民间文学的题材,而且也从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养料,使这部神话小说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描写中常闪烁出可贵的思想光彩。譬如小说第四十五回孙悟空对着一群司雷电风雨之神发号施令:“但看我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那风婆婆、巽二郎没口的答应道:“就放风!”“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道:“就布云!就布云!”“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鸣电灼。”那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那龙王道:“遵命!遵命!”充分写出了孙悟空在自然之神面前的雄伟气魄和强大威力。这些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非常生动地反映了古代人民驾驭自然的热烈愿望和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这是古代人民“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表现。《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成果。可以说,没有关于《西游记》的民间文学,就没有吴承恩的《西游记》。当然,前者是比较简单、比较粗糙的东西,在过去这个基础上来一个集大成的再创作,写出一部规模更加巨大、艺术更加成熟、内容更加丰富的古代神话小说,这就是作家吴承恩的贡献了。第三,吴承恩讽刺、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只是幻想有所改良,并不是要推翻封建统治制度。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他生活在明代中叶,约当公元一五○○年至一五八二年间;出生在一个由文职小官僚而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曾祖、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父亲“卖采缕文鄃”(卖彩线和绉纱一类的丝织品),是个不善经营的小商人,他极好读书,常遭官府吏胥敲诈,对社会现实颇为不满吴承恩:《先府君墓志铭》。作者在文中说:他的曾祖父做过“馀姚训导”,祖父做过“仁和教谕”。父亲是个店肆主人,极好读书,“自六经诸子百家,莫不流览”,“又好谈时政,意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据《射阳先生存稿》卷三,故宫博物院本。。关于吴承恩,前人有的说他“髫龄即以文鸣于淮”(童年即以文才闻名于淮安一带)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有的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人物志》。。从这些记述,我们可以了解吴承恩生平的一些侧面。吴承恩在科举场上很不得志,直到四十多岁才得了个“岁贡生”。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那些势利之徒的笑骂。这种种遭遇使他加深了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的认识和愤慨。他为人性格比较倔强,不肯阿谀逢迎吴承恩《祭卮山先生文》:“承恩淮海之竖儒也,迂疏漫浪,不比数于时人”,“泥涂困穷,笑骂沓至”。《庚戌寓京师迫于归志呈一二知己》诗:“世味由来已备尝”。《赠沙星士》诗:“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见《射阳先生存稿》卷三及卷一。。直到六十多岁时,不得已,才勉强去作长兴县丞,但不久就“耻折腰(弯腰折背地拜迎官长权贵),遂拂袖而归”《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人物志》。。他的创作很多,但因贫、老、无子,遗稿很多散失。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吴承恩在科举场上很不得意,对社会现实有所不满,他基本的政治思想和主张,是实行“王道”“德治”以维护封建制度。这从《射阳先生存稿》里面的许多诗文书信可以得到说明吴承恩在《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并《序》中,提倡“明告戒,振纪纲”,“上务经国,下求宁民,神明在躬,天日可对”的“王道之功”。在《寿师相存斋徐公六十序》中,宣扬“渴贤与善”“求才用人”的“辅相之道”,鼓吹“溯道脉,振儒风”,盼望“唐虞三代之盛,复见于今日”。在《明堂赋序》中甚至说:“歌颂德业,儒臣事也。”这些都是封建文人的老生腐谈,反映了吴承恩思想中封建性的庸俗落后的一面。引文分别见《射阳先生存稿》卷一、卷二。。譬如该书的第一篇作品《明堂赋》,就是一篇为当朝皇帝歌功颂德的典型作品。他赞美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趈)是什么“崇功伟烈”的天子,说他的统治是什么“顺人望,承天心”,“纳黎元于化日(使老百姓生活在和煦的阳光中),合上下于和气”,等等。这当然绝不是当时的现实,只不过是作者幻想明王朝能够实现所谓“王道”“德治”而已。其实朱厚趈是一个很昏庸的皇帝,他“崇尚道教”,长年不理朝政,深居宫内,专干那些“服丹药”、求长生之类的蠢事。有些人劝他停止这类迷信活动,竟遭迫害,有的甚至当场被活活打死《明史》卷十七《世宗本纪》:“太仆卿杨最谏服丹药,予杖死”;“员外郎刘魁谏营雷殿,予杖下狱”。。他又长期让严嵩一伙掌握大权,他们专横跋扈,为所欲为,迫害异己,贪婪昏暴。所以当吴承恩实际地观察现实的时候,他就指出了明代社会的真实状况:“行伍日雕,科役日增,机械日繁,奸诈之风日竞”,面对着官场、科场和一般社会上那些“曲而跽,俯而趋”,“笑语相媚,妒异党同”,“蝇营鼠窥,射利如蜮”的种种丑态,他不禁发出了“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分别见《赠卫侯章君履任序》、《贺学博未斋陶师膺奖序》、《送郡伯古愚邵公擢山东宪副序》,据《射阳先生存稿》卷二。的慨叹。吴承恩一方面揭露批判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另方面仍抱着“佞人远,古道还”《贺学博未斋陶师膺奖序》,《射阳先生存稿》卷二。的政治愿望。他在长诗《二郎搜山图歌》中充分地表明了他的社会见解和政治抱负。吴承恩在这首诗里赞美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借题发挥,抒写了他对明代社会的看法和自己的理想:“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二郎搜山图歌》,见《射阳先生存稿》卷一。诗中“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两句,是作者用历史上的记载、传说,来比喻、揭露明代的政治,说当时明王朝那些当权者是“五鬼”“四凶”那样的恶人。“五鬼”,《宋史》卷二八三《王钦若传》说王钦若、丁谓等五人奸恶为害,时人称为“五鬼”。“四凶”,传说是尧舜时的四个恶人。诗中“衣冠”指的是官僚士大夫,“猿鹤”和“沙虫”分别比喻高尚之士和卑劣小人,“五鬼”“四凶”分别指宋代和尧舜时期奸恶为害的人物。吴承恩在不少诗文中,反复表达他最憎恨这类人物。他在《熙台先生谏垣奏议跋》中,特别表彰了潘熙台当谏官时,敢于“夺伦、案杲,忤彬、犯宁”,而毛伦、宁杲、江彬、钱宁四人,恰恰是明代的“五鬼”“四凶”式的人物。《二郎搜山图歌》所反映的吴承恩的基本政治观点,就是认为“民灾”之所以形成,社会丑恶现象之所以存在,是由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豺狼当道,权奸误国,所以他想“致麟凤”,行“王道”,维护封建制度的“万年”基业,然而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作者深感在现实社会中,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对于当时那些“五鬼”“四凶”,“欲起平之恨无力”,于是就在民间传说创作的基础上,创作出《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在民间已经流传的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身上,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并且借助这个神话英雄手里那支威力无比的金箍棒,来代替自己胸中的“斩邪刀”,对封建社会里那些腐朽黑暗的种种妖魔鬼怪进行扫荡了。这不但表现在小说总的思想倾向上,而且也经常表现在小说的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上。如小说四十五回孙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云、打雷、下雨时,特别命令雷公邓天君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小说这里写孙悟空最痛恨的是“贪赃坏法之官”,这跟吴承恩本人在许多诗文中所表现的特别仇视贪官污吏的思想是接近一致的。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吴承恩正是通过他笔下的主人公孙悟空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吴承恩自幼喜欢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传闻。他曾写了一部志怪小说《禹鼎志》,并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禹鼎志序》,《射阳先生存稿》卷二。这告诉我们,他那些志怪小说、神话小说,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他着意的还是在于“人间”。这些创作是幻想的形式,现实的内容,其中是寄寓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评论和批判的。当然,作者这种揭露批判,只是为了改良,并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要否定封建社会制度。二明代中叶以后,宦官弄权,特务肆虐,政治更加腐败。明武宗朱厚照“暗于用人,昏于行事”,刘瑾等人“奸险佞巧,诬罔恣肆”,“大行杀戮,广肆诛求,府藏竭于上,财力匮于下”;刘瑾强索贿赂,“不与则贬斥,与之则迁擢”《明纪》卷二四《武宗纪》(一)。。明世宗朱厚趈时,“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明纪》卷三六《世宗纪》(九)。。严嵩严世蕃父子贪污枉法,“凡文武迁擢,不论可否,但衡金之多寡而畀之。将弁惟贿嵩,不得不?削士卒;有司惟贿嵩,不得不掊克百姓。士卒失所,百姓流离”《明纪》卷三四《世宗纪》(七)。。“权门之利害如响,富室之贿赂通神”《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五三王廷相述当时情况云:“文书非贿吏不行,差役以富得免”,“权门之利害如响,富室之贿赂通神”(据北京图书馆藏抄本)。。《西游记》写的虽是神魔故事,但也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西游记》相当深刻地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凶暴。作品里所描写的天上人间,实际上都没有一块干净的“乐土”。天宫和地府,看上去似乎十分神圣威严,其实是在神圣威严的外衣之下,隐藏着腐败和丑恶。唐太宗魂游地府时,判官崔珏因为生前是“先皇帝驾前之臣”,更因收到当朝宰相魏征的求情信,而他与魏征又是“八拜为交,相知甚厚”(十回),所以就私改生死簿,让唐太宗延年二十,还魂阳世。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因为“不曾备得人事”,阿傩、伽叶二尊者便“?财作弊”,不肯“白手传经”。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只得把那只“沿途化斋”的饭碗紫金钵盂都献出去(九十八回)。乌鸡国那个狮猁怪,霸占王位,害死国王,就因为他“官吏情熟”,与神佛阎王有亲,所以乌鸡国王“无门投告”,有冤难伸(三十七回)。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当时社会那种官官相护、徇情枉法、贪赃行贿的黑暗腐败现象的反映。与此同时,《西游记》尽情地嘲弄、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荒淫残暴。人间帝王,或崇信道教,或沉迷女色。就连天上的玉帝这个庄严的偶像,在《西游记》里也是一个贤愚莫辨、专横独断的人物。他为了镇压孙悟空的造反行动,在太白金星、太上老君一伙的策划和支持下,设骗局,搞阴谋,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些统治者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人间那些昏庸、贪婪、作威作福的封建帝王和臣僚的反动面目。《西游记》描写取经途中遇到的许多妖魔鬼怪,有的是自然界的险阻和困难的神化,但更多的是象征危害人民的社会恶势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如第四十四回写虎力三大仙化为道士,在车迟国以妖术取信国王,迫害和尚,使一国和尚死的死,不死的做苦工、受折磨,欲死不得,欲逃不能,“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而且迫害所及,“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这正是明代“缉事人四出,道路(路人)惶惧”,“一家犯,邻里皆坐(邻居都受连累)”《明史》卷三○四《刘瑾传》。的特务统治的写照。作品关于车迟国王受惑于道士的艺术构思,是有现实的社会根据的。作者生活于明世宗时代,史书记载,明世宗就很崇奉道教,他先后封道士邵元节、陶仲文为“真人”,官至礼部尚书,他还自号什么“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明史》卷三○七《邵元节传》、《陶仲文传》。据《陶仲文传》,嘉靖三十五年,明世宗朱厚趈上皇考道号为什么“大帝”,上皇妣道号为什么“元君”,自取道号“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其后加号“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再号“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从这些道号,也可以看出明世宗实在是一个道教迷。。又如四十回写红孩儿怪剥削、勒索的残酷情形,更是触目惊心。他把一伙山神土地搞得“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还要拿他们去“烧火顶门”,“提铃喝号”,又怂恿小妖儿“讨甚么常例钱”,“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这又正是明代社会“豪横之剥削无已,官府之征求无艺”,人民群众被剥削得“寒暑之衣食不给”罗一峰:《与府县言上中户书》,转见陈继儒《眉公见闻录》卷一。“豪横”二字原作“横豪”。的社会现实的反映。这些描写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有着真实的社会内容的。《西游记》还揭露了那些为害人民的妖魔往往跟神仙、佛祖和菩萨有关系。比丘国国丈原来是寿星所骑的一只白鹿,平顶山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看金炉、银炉的童子,通天河的魔头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金鱼,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是弥勒佛的司磬的赤眉童儿,狮驼山老怪和二怪是文殊、普贤二菩萨的青狮和白象,三怪大鹏金翅雕又与如来有亲,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又是李天王的义女,碗子山黑松林的黄袍怪更是天上二十八宿中“奎木狼下界”,用孙悟空的话说,是“天上来的精”(四十一回),如此等等。这些妖魔鬼怪不是仙佛的部下,就是他们的亲属。对于这些为非作歹的家伙,每当孙悟空追根寻源时,他们的主子往往就出来以“收服”为名,行保护之实,不让孙悟空打杀。如妖魔赛太岁原是观音菩萨跨下的金毛,他在朱紫国占皇后、吃宫女,弄得国王也差点送命,观音却曲为辩解,反说他是为朱紫国王“消灾”。孙悟空当面就说:“菩萨反说了”(七十一回)。还是这个观音菩萨,把作恶多端的妖魔红孩儿怪收归属下,封为“善财童子”。这里写的神魔关系,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上下勾结,并且怂恿帮凶爪牙肆意压迫剥削人民的社会状况。《西游记》对宗教,特别是对道教进行了嘲弄和讽刺。作品里写到的道士都是反面角色,通过对他们的揭露,斥责了妖术的虚妄,道教的可笑。书中写猪八戒曾经当面嘲弄福、禄、寿三星,说他们是“奴才”。作品对于佛教好像比较推崇,但也常有揶揄讽刺之处。譬如孙悟空就曾当面取笑如来是“妖精的外甥”,这是对神的大胆的讽刺。作品不仅有“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之类的不敬之言,而且通过一些具体的描写,实际上批判了佛教的一些教义。取经途中孙悟空和唐僧常为如何对待吃人妖怪的事闹矛盾,前者主张打杀妖魔,后者却死守佛教“不杀”的教条,说什么“念念不忘善心”,而结果总是证明了孙悟空是正确的而唐僧是错误的。这在实际上就等于说明了“不杀”教条的不可信和它的危害,硬要信守这类佛教教义是愚蠢可笑的。应当指出,《西游记》对宗教、对神权的那些批判,是和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紧密相连的;而书中对道教态度最严厉,则是因为嘉靖年间,道教在统治阶级中风行一时,搞得乌烟瘴气,所以作者特别反感。我们应当看到,吴承恩对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和宗教进行的某些批判,其目的是为了对统治阶级提出“鉴戒”,希望使之“改邪归正”。但从作品本身,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明代社会的黑暗,封建统治的腐朽,这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封建统治,什么是封建社会,提供了生动的形象的认识材料。《西游记》塑造和歌颂了孙悟空这个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孙悟空是一个大胆的、富有斗争精神的人物,从某些地方看来,简直有点无“法”无“天”。他不理睬天宫神圣不可侵犯的说教,抡起金箍棒,打上灵霄宝殿,闯入兜率天宫,把天宫闹个不亦乐乎。他不管生死定数、“六道轮回”的说教,偏偏打入冥司,强行勾掉生死簿上的名字,“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他也不理天子独尊、下不犯上之类的教义,全不把天宫里面那些位尊势大的统治之神放在眼里,就连在天上至尊玉帝面前,他也口称“老孙”,或者只是“唱个喏”罢了。孙悟空不仅敢打敢骂,而且在斗争中没有恐惧之感,退缩之态。他曾被天兵天将重重包围,但他从容对阵,斗智斗勇,坚持到底。即使被推入老君的八卦炉中用火炼了“七七四十九日”,“把一双眼红了”,他也决不悲观。一旦跳出八卦炉,他便立即从耳里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去了(七回)。取经途中,他面对各种妖魔,也是无所畏惧,总是敢打敢拚,或是上天入地,查问妖怪来历,设法清除。困难再多再大,都吓不倒、难不住他。有一回他在狮驼山误入“阴阳二气瓶”,几乎“倾了性命”,但他还是“咬着牙,忍着疼”(七十五回),想方设法,终于跑了出来,继续斗争。作品描写孙悟空闹天宫、闯地府的大胆的叛逆行动,以及他那乐观、勇敢和机智的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悟空的敢于斗争,不怕困难,在和唐僧、猪八戒的比较中,显得更加突出。在《西游记》中,唐僧、猪八戒这两个形象除了本身的典型意义外,在作品中主要作用是在对比中更好地衬托孙悟空的形象。作者批判唐僧的软弱胆怯,像个“脓包”,烘托孙悟空的敢于斗争;又从猪八戒的缺乏信心和恒心,或动辄要“分行李”“散伙”,或者临阵脱逃,烘托出孙悟空的不怕困难,坚持战斗。在封建社会里,剥削阶级总是把一切敢于起来对他们进行抗争的人视为洪水猛兽,大逆不道。《西游记》却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的艺术形象,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我们不是笼统地肯定孙悟空的斗争,而是因为他的矛头是指向昏庸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和为害人民的妖魔鬼怪,他对于人民却是关心爱护的。作者在四十四回里通过众僧之口,称赞他那“与人间报不平”,“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的行动。在取经途中,他对那些危害人民的妖魔决不肯轻易放过,多次为人民除去祸害,如在比丘国降服了白鹿精,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在隐雾山又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贫苦的樵夫。又譬如过火焰山时,他千方百计求借能够灭火的芭蕉扇,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他师徒得以继续西行,一方面也是为了解救当地人民的困苦。正如他对老者所说:“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五十九回),如此等等。孙悟空斩妖诛怪、为民除害的正义行动,以及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的广大神通,符合当时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正因为如此,所以几百年来,孙悟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可爱的神话英雄形象。同志在他的有名诗篇《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里曾经提到孙悟空的故事,称赞了孙悟空敢于斗争和扫荡妖精的行动,并且指出了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由于孙悟空闹天宫、打妖精的斗争包含着某种社会批判的积极内容,客观上还反映了社会斗争的一些经验。这些东西,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加以分析和批判的总结,经过改造而赋予新的内容,是可以做到古为今用的。譬如孙悟空面对天宫及其统治者那样的庞然大物,没有丝毫的胆怯,敢于抡起手里的武器迎了上去,直打得玉皇大帝胆战心惊,天兵天将魂飞魄散。这就说明,世界上有些东西,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神圣、强大得很,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只要敢于起来斗争,顶它一下,也就没有什么。又譬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最善于识别形形色色的吃人的妖怪,二十七回写妖精白骨夫人为了吃唐僧的肉,一会儿变个“月貌花容的女儿”,一会儿变成善良的“老妇人”,后来又变成一个“老公公”,但都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最后免不了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成了一堆“粉骷髅”。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斗争,实际上反映了某种斗争的知识和经验,它告诉我们,对于那些狡猾多变的吃人的“妖怪”,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善于识别,而不能粗心大意,放下武器,否则就会上当受骗。《西游记》里类似这样的故事,在今天对我们仍具有启迪的作用。《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具有民主性精华的作品,但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题材是从一个充满宗教内容的取经故事发展而来,最后成书又出于一个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之手,所以它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存在着许多封建性的糟粕,应该加以剔除、批判。《西游记》的作者虽然对封建社会黑暗丑恶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怀疑封建制度、君权制度的合理性,而是幻想通过推行“王道”以便建立一个理想的封建王国。书中竭力歌颂玉华国“人烟凑集”“五谷丰登”,玉华王“重爱黎民”,仿佛是个“极乐世界”(八十八回),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从《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封建王朝的优选统治者国王身上,把他们描绘成与众不同的“真龙”。尽管也暴露批判那些帝王的昏庸无道,却又为他们的罪行开脱,仿佛他们只是一时听信谗言,用错了人,只要善言劝导,除去魔障,便能迷途知返,重整朝纲,体恤下民,国泰民安。即使像比丘国那样的吃人“魔王”,也能改邪归正。由此可见,作者不是否定君权,而是希望以“贤君”代替“昏君”,或者把“昏君”教育成“贤君”。其实,在封建社会里,要求出现玉华国那样的“极乐世界”,那不过是一种幻想。至于认为“昏君”一旦变成“贤君”,天下于是大治,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为“昏君”、“贤君”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阶级地位决定他们不可能代表人民,他们本身就是优选的统治者、剥削者。“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劳动人民要翻身得解放,就只有起来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西游记》对宗教、神权作了一些讽刺,但并不接近否定宗教、否定神权。作品许多地方露骨地宣扬了佛法无边、因果报应和宿命论等宗教迷信思想,如“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三十九回),“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八十七回)等等。特别有害的是,作品还通过许多具体事件的描写,把这种迷信说教具体化。如乌鸡国王不敬文殊菩萨,而招致报应,惨死三年(三十六至三十九回);而寇员外因为“诚心斋僧”,地藏王菩萨便“延他阳寿一纪”(九十六至九十七回)等等。书中第八回到第十一回唐僧取经缘起的故事情节中,更是突出地露骨地宣扬了宗教迷信的封建糟粕。阶级斗争的经验表明,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所以列宁曾把它称为“世界上最讨厌的东西之一”列宁:《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神权、鼓吹宗教,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反动统治。他们鼓吹神权,首先是把他们自己“神化”,所谓“受命于天”,是受“神”的委托来统治万民的;他们鼓吹“佛法无边”,或者一切靠“上帝”,就是想说明他们是“救世主”,违抗不得;他们鼓吹“因果报应”和宿命论,无非是想说明人民的贫穷痛苦和统治阶级的荣华富贵,都是“命里注定”,并不是由于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所以劳动人民只能听天由命,任统治阶级宰割而不能有越轨行动,否则就是“获罪于天”,不得好报。统治阶级就通过宣扬这些“紧箍儿”,来禁锢人民的反抗意识,使之不敢动弹。小说中存在的“三教(儒、释、道)合一”的思想,也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如四十七回写孙悟空劝车迟国王“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材,我保你江山永固”,就是优选的说明。神权思想、宗教观念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它主张有一种无形的东西高于人类世界,主宰人类世界,这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它是统治阶级经常用来蒙蔽人民,消弭被压迫阶级革命反抗意识的思想工具。我们对形形色色的唯心论,包括对《西游记》中的宗教迷信思想必须批判。对孙悟空这个形象,我们也应该一分为二,进行分析批判。一方面要看到他的斗争,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同时要看到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上,也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思想烙印,具有严重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孙悟空虽然曾经大闹天宫,甚至还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七回)的豪言壮语,但他并不否认“天宫”里需要有“皇帝”来统治,而且他后来对自己过去的闹天宫还表现出有悔改之意。他对观世音说:“我已知悔了”(八回),后来又在玉帝面前以臣民自居,表示:“臣今皈命,秉教法门,再不敢欺心诳上”(五十八回)。产生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从作品里面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促使孙悟空多次反出天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玉帝轻贤”,“不会用人”(四回),一句话,是由于玉帝昏庸,他才树起反旗,自封“齐天大圣”,与天廷抗礼。但是如来、玉帝他们毕竟还是“强者”,所以他才被压在五行山下受罪。一旦他认为他不再受骗,可以摆脱五行山的重压,协助唐僧取经救东土众生,又能“再修正果”,于是就很自然地“皈命”了。孙悟空反对的只是“昏君”,并不接近否定皇帝。譬如遇到了玉华王那样的“重爱黎民”的“贤王”,他甚至欣然地接受了三个王子“拜他为师,学他手段,保护我邦”(八十八回)的请求,热心地向王子们传授神力和武艺。可见在大闹天宫、大闹地府时,虽然表现了他对玉皇大帝和阎罗天子的蔑视和反抗,但在他的头脑里,还不可能有否定封建制度和封建皇帝的思想。这正如他一个筋斗云,可以翻出十万八千里,但却跳不出如来佛手掌心一样,闹来闹去始终没能闹到封建制度这“手掌心”以外的地方去,他的思想也被“紧箍儿”紧紧地箍在封建思想的范畴里。归根到底,这是作者的世界观的局限性的反映,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的结果。综上所述,《西游记》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存在着矛盾的,其中有民主性的精华,也有封建性的糟粕。作为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它的主要倾向是好的。它通过奇特的文学幻想,在作品里相当广泛地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会,歌颂了对天宫、地狱统治者及危害人民的妖魔鬼怪的反抗斗争,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愿望。这部作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作用的,在今天,通过分析批判,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认识当时社会。从《西游记》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来看,可以说,它不但是我国文学目前而且也是世界文学目前一部的优秀的神话文学作品。三《西游记》在我国古代小说中,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一般地说,它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经过分析批判,它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可供我们借鉴,它的某些缺点则可以引为教训。以下略述《西游记》艺术处理、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的几个问题。(一)基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的色彩,但保留取经故事的基本线索。文学作品要求能够基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由于《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使作者有可能更大胆更自由地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全书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的色彩。它里面的人物和事件已经不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般的描摹、概括,而是被充分理想化、幻想化了的。《西游记》表现了罕见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我国文学目前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这样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神话世界,创造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神话、童话般的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样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就总的情况说,它那想象的翅膀飞得很高,但根子并没有离开社会现实的土壤,它的人物和故事被写得神奇、幽默、有趣,但却包含着一定的社会现实的内容,所以它才能成为一部有社会意义的神话小说,而不是一部没有意义的荒唐怪诞的作品。《西游记》作者艺术创造性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大胆地改造了唐僧取经故事原来的思想内容。历史人物的玄奘跟《西游记》里作为一个艺术形象的唐僧是大不相同的。据史书及有关的记载,关于玄奘有很多赞美之辞。他的徒弟们说他“备通经奥”、“爱古尚贤”、“聪悟不群”,又说他勤奋好学,常“忘寝食”,而且学经“皆一遍而尽其旨,经目而记于心”慧立、彦胔:《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封建史学家说他“辩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旧唐书》卷一九一《玄奘传》。,唐太宗称赞他是当时“法门之领袖”④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见《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并见《西游记》第一百回。。至于他“乘危远迈,杖策孤征”④,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自然就更为时人所钦佩了。然而这一切,在《西游记》里几乎通通都不见了。作品写他取经途中,在困难面前,动辄惊慌堕泪,一副脓包形状。他“耳软心活”,一味行“善”却又好歹不分,经常把吃人的妖怪当作好人,又不肯听孙悟空的劝告,反而常常埋怨乃至用念紧箍咒的残酷手段压制孙悟空打杀妖怪的行动,一定要等到再三碰钉子、吃苦头之后才认错。“僧是愚氓犹可训”:《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唐僧还不是一个反面人物。但作品突出的是一个懦弱无能而又平庸迂腐的人物形象。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为什么要把取经故事里唐僧的中心人物的地位,让给一个事实上根本不曾有过的孙悟空并对之进行热情的歌颂呢?这是因为,如果以史籍的记载和唐太宗等人对玄奘的看法作为根据和出发点,那么创作出来的就只能是以艺术作品形式出现的一部“高僧传”“圣僧传”,它的主题内容必然是对于佛教和佛教徒的歌颂。如果撇开这条创作的路子,而是以数百年民间流传的有关这个故事的口头传说和话本创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艺术创造,那就有可能摆脱真人真事的束缚,把故事的主人公让给孙悟空这个神话英雄人物,通过神话幻想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更加广阔的现实内容,表达对于丑恶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吴承恩走的是后面这一条路子,这是《西游记》艺术处理上的成功之处。但是《西游记》毕竟没有也不可能接近撇开唐僧取经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本身就具有宗教的内容和色彩,同时吴承恩虽然从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感受出发,对宗教特别是对道教作了一些批判,但他世界观里依然存在着因果报应、宿命论之类的唯心主义的思想糟粕,而这也表现在《西游记》的艺术处理、艺术形式上。例如从作品的回目到书里面那些诗、颂、偈、赞,许多就是宗教观念的宣传,讲一些“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以及“意马”“心猿”“道心”“禅性”之类的东西,有时还离开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进行一些劝善惩恶的说教。已经排出了八十难的次序表,又因为佛门讲究所谓“九九归真”,便再补写第八十一难的故事。书中一次再次地凑集两份“荒唐无稽之经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还附上一份杂七杂八的所谓诸佛的名单。在文学作品中,这一切都显得生硬、累赘,就内容而言是唯心论的糟粕,在艺术上也是拙劣的失败的。(二)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神话艺术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孙悟空、猪八戒的鲜明性格,但有些艺术形象是苍白无力的。《西游记》善于结合故事情节的展开,在矛盾斗争中,在行动、战斗中来刻划主要人物形象。孙悟空的乐观、机智、勇敢、坚定和他那神通变化,是跟他闹天宫、闯龙宫、闯地府,斗神仙、斗龙王、斗妖怪这些故事情节紧紧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孙悟空,这些故事就将失去它生动的艺术光彩;离开了这些故事,也就没有了孙悟空这个战斗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这只天生的石猴,一落地就“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一回),令人觉得他不是一个安分的人物,直到他后来佛门证果,他的称号也与众不同,叫做“斗战胜佛”。作者善于通过紧张激烈的战斗故事来突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他神奇的本领。在那威严的天宫,不管有多少法力高强的天将,他就是敢于斗争,一支金箍棒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七回)。在花果山,面对着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天兵,他依然毫无惧色,敢战善战。在三打白骨精、智斗罗刹女时,作者突出描绘了他那善于识破妖魔种种伪装的“火眼金睛”,和善于钻入敌手肚内制服敌手的本领。在跟二郎真君战斗时,更是充分地表现了他那随机应变、变幻莫测的神通。他时或变得身高万丈,与真君恶斗,时或大耍腾挪变化的手段跟敌手周旋。一会儿“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一会儿又自天而降,“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他可以变麻雀,变水蛇,变花鸨,甚至可以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以守为攻,准备等真君一进庙“便一口咬住”。不料因为猴子“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被真君识破,他便“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这一下连真君那“凤目”也看不清他到哪里去了。原来大圣根本不把李天王布下的“天罗地网”当一回事儿,他已经用隐身法冲出营围,又“变作二郎爷爷模样”,驾云到灌江口真君庙里接受鬼判们的“磕头迎接”了(六回)。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使故事情节的展开变得更加紧张、有趣,而孙悟空那机智、乐观、诙谐的性格和变幻莫测的本领就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他们跟某种动物的体态习性糅合在一起,人物思想性格和动物体态习性的巧妙结合,使《西游记》的人物故事具有神话、童话的浓厚色彩,作者在这方面的艺术处理上又很注意个性化。例如写孙悟空和猪八戒都是动物,但孙悟空是猴子,猪八戒就是猪。猴子当然就是“尖脸缩腮,金睛火眼”,猴子是最活泼的动物,这就切合表现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和机智、好动的性格。而猪的体形特征和习性,就是长鼻大耳,行动蠢笨,而且又是贪吃好睡,这都符合作者所要赋予人物的性格特征的需要。甚至孙悟空和猪八戒使用的武器,一支是小大由之、变化万端的金箍棒,一支是粗重结实的九齿钉钯,也很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和爱好。有趣的是,作者写他们两人都会变化,但两人的变化却又很不相同。孙悟空是不管什么都会变,变什么就像什么,变大变小变男变女都可以。八戒就不同了,他变石块、变土墩、变大象、变骆驼都行,却变不了轻巧华丽飞腾之物;变个胖大汉还可以,有一次变个女孩儿,头是勉强变了,“只是肚子胖大,郎伉不像”(四十七回)。在这不同的变化里,就不但表现了两人本领有高低之分,还表现出个性的差异,这在人物典型的塑造上是很高明的。《西游记》里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但在取经师徒四众中,唐僧和沙和尚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塑造就比较差。唐僧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内容显得比较贫弱,而且作者在描写他的性格特征时,采用的也常是单调、重复的手法。如写他的软弱无能、胆小畏难,不是写他“纷纷落泪”、“魂飞魄散”,就是说他惊得“坐不稳雕鞍,翻根头跌下白马”。沙和尚的形象就显得更为苍白模糊,缺乏鲜明的个性。至于那些神佛妖怪的形象,数量很多,其中有的写得比较有个性,使人印象较深;但也有些形象,作者落笔时少花力气,典型化不够,给人印象淡薄。看来,编述神奇生动有趣的故事,吴承恩是很擅长的,但比起施耐庵、曹雪芹在同一部小说里塑造出成群的使人读了不能忘记的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西游记》在这方面就逊色了。(三)幽默讽刺,诙谐风趣,但有时流于庸俗无聊。鲁迅指出,吴承恩“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人发笑的话),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幽默讽刺同浪漫主义的幻想相结合,构成了《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游记》对丑恶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常常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和辛辣的讽刺来进行的。如写阿傩、伽叶二尊者因向唐僧索取不到“人事”,便欺骗唐僧师徒,给了一包“卷卷俱是白纸”的“无字之经”。当告到如来那里时,如来却笑着说他已知此事,不过“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还特意讲了一个“贱卖”经文的故事:“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九十八回)替人念经一遍,米粒黄金即得数斗,他还嫌“忒卖贱了”,这佛祖贪婪到了何等地步!作者进行这些讽刺时,笔墨又很生动传神。如写阿傩接了紫金钵盂,便“微微而笑”,旁边的力士、庖丁等人都羞他,“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同上);又如写崔判官查生死簿,见太宗应死于“贞观一十三年”,便“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十回)。这些文字都很生动活泼,能够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状态,这使他的讽刺显得又幽默又辛辣,很有艺术力量。吴承恩的讽刺批判,很多是以神仙佛道、妖魔鬼怪为对象的,但对取经队伍里面的人物的坏作风也进行讽刺批判。如作品里通过一个很生动有趣的故事,批判了猪八戒说假话的行为。孙悟空派八戒去巡山,知道这胆小贪懒的呆子一定不去巡山查怪,必是混了一阵编个谎言来搪塞,于是变个小虫儿钉在八戒耳后观察他的行动。果然八戒才走出不远,就大发牢骚,骂孙悟空他们“在那里自在,撮弄我老猪出来路!”(三十二回)随后钻在草里快快活活地睡了一觉。醒来后他对着三块青石,权当是对着师父、师兄、师弟,自问自答,编造谎言。说如师兄等人询问,就回说已查有妖怪,问什么山就说是石头山,问什么洞就说是石头洞,问什么门就说是钉钉的铁叶门,“十分再搜寻,问门上钉子多少,只说老猪心忙记不真。此间编造停当,哄那弼马温去!”谎才编好,又怕忘了,一路回来还“低着头,口里温习”。这一切当然都被悟空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并预先回来向唐僧作了汇报。等八戒回来时,果然按原定谎言回答,被孙悟空当场拆穿,弄得他心虚胆怯,狼狈不堪。呆子编谎编不像,谎言才出已拆穿。这个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八戒编谎的整个过程,作者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呆子可笑的行动和心理状态,接近符合八戒这个人物总的性格特点。作者对八戒的好色和贪小便宜、胆小自私等缺点,也常采用类似手法,使他事与愿违,弄巧成拙,往往很快地就自食其果。在作品里,作者嘲笑批判了他贪财好色之类的思想行为,但也写出了他的一些优点和长处。如写他善于劳动,在某种情况下能够不怕脏不怕累地实干。写他在取经途中,斩妖诛怪,毕竟是大师兄的不可缺少的助手,攀荆棘岭、过稀柿蘙,为取经队伍的前进扫除障碍,立下了功劳,那副沉重的行李担,也是靠他挑到西天的,等等。猪八戒的言谈举止被写得生动有趣,是一个充满喜剧性的艺术形象,有浓厚的讽刺批判的意味。《西游记》里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因为包含着一定的社会意义,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心理状态被写得活灵活现,这就使故事免于枯燥乏味的毛病,而且有喜剧性的艺术效果,使人爱读,这是它艺术上成功之处。但书中有些地方由于片面追求怪异,失去社会意义和积极的内容,诙谐风趣在这里就变成了油腔滑调、庸俗无聊。如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写唐僧、八戒两人因口渴吃了子母河里的水,竟然腹痛怀胎,好不容易吃到了“破儿洞落胎泉”里的水,方才消了胎止了痛。这本来就已经是一个根本没有什么积极意义的怪诞的故事,作者却又在讲这个故事时,让他笔下的人物,包括孙悟空乃至那个平时很少讲话的沙僧在内,互相取笑,讲些很无聊的话。这类叙写流于恶谑,损害了作者所要塑造的正面的艺术形象,是一种很不严肃的恶劣的创作倾向。从这里也告诉了我们,“解颐之言”要有社会意义,否则就毫不足取。《西游记》里这些庸俗无聊油滑之处,比起那些有意义的幽默和讽刺来,虽然不是第一位的东西,但读者仍应注意严肃批判。除上述三点以外,应当提到的是,《西游记》在艺术形式上明显地保留着民间文学的特色,如书里采用的说唱相间的艺术形式就是从我国宋元说话艺术发展而来的。《西游记》的语言一般说是口语化的,比较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主要人物的对话写得比较好,注意语言的个性化。书里大量地采用了民间的语汇和成语,运用得比较自然,虽然使用了作者的不少家乡话(苏北方言),但总的说是通俗易懂的。至于小说里面的韵文,除少数较好的以外,那些讲究宗教玄理、描绘战斗场面或山水风景的韵文,常显得平庸乏味,有公式化的毛病。总之,对《西游记》的艺术性,也要一分为二,分析批判。即使它在艺术经验艺术技巧上那些成功之处,也要考虑到这部作品本身具体的性质和特点,用在这部作品里是成功的,用在别的作品里就未必合适,所以只能供我们借鉴,是不能随便照搬的。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教研室郭豫适  简茂森执笔一九七二年六月初稿,七八年十月修改。(一九八三年七月豫适再改)关于本书的整理情况西游记关于本书的整理情况本书是根据北京图书馆所藏就明刊本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摄影的胶卷,并参考清代六种刻本校订整理的,初版于一九五五年,以后印过多次。这次重排,又用世德堂本作了复校,并用明崇祯本作了校核,改正了初版的一些疏误。世德堂本原书我们不曾看见。据胶卷,这个本子刻于一五九二年(明万历二十年),距作者吴承恩去世时不过十来年;虽不一定是最初刻本,但在今天所见到的许多刻本中,却是最早的。我们所参考的清代六种刻本是:一,《西游证道书》(清初刊本);二,《西游真诠》(清康熙丙子〔一六九六〕原刊本);三,《新说西游记》(“晋省书业公记”本,卷首有评注者张书绅所作“西游记总论”,署清乾隆戊辰〔一七四八〕七月;乾隆十四年己巳〔一七四九〕其有堂本。两本差别甚大。)四,《西游原旨》(清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护国庵板);五,《通易西游正旨》(清道光己亥〔一八三九〕德馨堂本);六,《西游记评注》(含晶子评注本)。明崇祯年间刊“李卓吾批评《西游记》”,是接近世德堂本的较早刊本,初版整理时未能见到。这次我们用此本作了校核,订正了一些文字。从校勘中看出,世德堂本较清代各种刻本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除了“书业公记”本《新说西游记》外,其他清代刻本,实际上是世德堂本的删节本。世德堂本中的许多描写景色、人物、战斗场面的极具风趣的骈辞韵语,在这些刻本中,基本上都已删去;其他叙写文字,也作了大量删削。“书业公记”本《新说西游记》虽然是世德堂本系统的本子,没作删节,但有刊漏和改动之处。例如,第七十二回写孙悟空变作一只饿老鹰,世德堂本有一段韵语:但见:毛犹霜雪,眼若明星。妖狐见处魂皆散,狡兔逢时胆尽惊。钢爪锋芒快,雄姿猛气横。会使老拳供口腹,不辞亲手逐飞腾。万里寒空随上下,穿云检物任他行。这段韵语,清代各种刻本(包括《新说西游记》)都没有。第四十五回写虎力大仙拜求金丹圣水,世德堂本有一段韵语:诚惶诚恐,稽首归依。臣等兴教,仰望清虚。灭僧鄙俚,敬道光辉。敕修宝殿,御制庭闱。广张供奉,高挂龙旗。通宵秉烛,镇日香菲。一诚达上,寸敬虔归。……这段韵语,除《新说西游记》外,别本都没有。“香菲”“书业公记”本作“香焚”,不仅失韵,意思也不好。第二,世德堂本中有一些方言,清代各种刻本作了删改。例如,第二十六回写猪八戒在唐僧面前讲孙悟空坏话,世德堂本作:……树死了,又可医得活?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者着”是方言,“书业公记”本改作“托着”,别本却根本没有这两个字。第三十四回写两个小妖摸寻宝贝时的举动,世德堂本作:都去地下乱摸,草里胡寻,吞袖子,揣腰间,那里得有。“吞袖子”的“吞”是方言。清刻本都作“各袖子”。第九十四回写唐僧骂孙悟空的话,世德堂本作:我们十节儿已上了九节七八分了,你还把热舌头我?快早夹着,休开你那臭口!“把热舌头铎我”的“铎”字是方言。“书业公记”本作“把热舌头我”,《西游真诠》作“说这样混话”。世德堂本的特点之一,还在于它保留了淮安方言,因而在叙述上使文字更生动,更形象。例如第五十三回写猪八戒饮子母河水后,……渐渐肚子大了。用手摸时,似有血团肉块,不住的骨冗骨冗乱动。……“骨冗”本是淮安方言,形容婴儿在母腹内蠕动。现代语字作“咕容”。但清代各种刻本都改为“骨突”。“骨突”是形容水沸时的声音,和形容蠕动的“骨冗”,意思是两回事。这个例子正好说明世德堂本更接近于作者的手稿本,因而是可贵的。——举例的这些方言,在本书中都有注解,这里不多作说明。第三,世德堂本有一些形容描写之处,清代各种刻本也与之不同。例如,第二十三回写猪八戒偷看四圣所化的妇人,世德堂本“饧眼”二字(饧读xínɡ。饧眼是指眼睛发涩、眯成一条缝的样子),大多数清刻本都作“睁眼”。第二十七回写孙悟空被贬退要下拜辞行时,唐僧拒绝不受,世德堂本作“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清代各种刻本都作“唐僧转回身下拜道”。第三十回写龙马战妖失败后的情况,世德堂本作:却说那小龙潜于水底,半个时辰,听不见声息,方才咬着牙,忍着腿疼,跳将起去,踏着乌云,径转馆驿。清代各种刻本都没有其中“咬着牙,忍着腿疼”这七个字。从上面的例子看来,根据世德堂本整理本书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世德堂本虽有许多好处,却也存在一些缺陷,因而我们又取其他各本的优点,给以增补和校订。例如,补出了关于唐僧出身的叙述,更动了八十一难历难的“总帐”。世德堂本对于本书主角——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龙马——的出身,都有详细的叙述,但关于唐僧的出身,却反而没有,只在第十一回中,用二十四句七言韵语,作了一个极简略的介绍;这与第十四、第三十七、第四十九、第六十四、第九十三、第九十四各回提到唐僧的地方,很难呼应。尤其是第九十九回总结唐僧经历的灾难,其中前四难——金蝉遭贬、出胎几杀、满月抛江、寻亲报冤,因为前文缺乏叙述,找不出来历。唐僧出身的故事,宋元时代民间已普遍流传,作者似不会不予吸收。很可能原书是有一段叙述唐僧出身的故事的,世德堂本把它刊落了。明崇祯本情况与世德堂本相同。其后,《西游证道书》本补出了这一段;《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各本,都照着补出。虽然补出的文字没有什么描写,没有像各回所有的那些韵语,内容上还有重复和前后不能照应之处,例如,补出的这段(现作为“附录”)写唐僧的师父是法明长老,第十一回韵语中却说是迁安和尚;又如,补出的这段写陈光蕊贞观十三年中状元,中状元之后才招亲,而第十二回写他的儿子唐僧应荐设道场竟也在贞观十三年等。但这些究竟是较小的问题,前面所说的那种较大的缺点没有了,整个“西游”的故事也完整了。因此,初版时,我们就根据“书业公记”本把这一段补了出来,作为第九回,并将世德堂本的第九回到第十二回四回文字,并作三回,分回和回目,均改从《西游真诠》各本的第十到第十二回。这次重排,考虑到补出的这一回既然不像是吴承恩的原作,所以便把它作为“附录”,排在第八回之后,第九到第十二回,仍然恢复世德堂本原貌。这样处理,既弥补了世德堂本情节上的不相照应之处,又保持了它的完整性,可能较为妥当一些。所谓八十一难,除了前四难外,都是写唐僧到西天求经的途中遭遇。事实上,八十一难只由四十几个故事所组成,并非八十一个故事。把哪一些故事由一个故事拆成几个“难”,各本都有出入。我们在对照参详以后,觉得“书业公记”本安排得比较合理,也最接近全书的叙述情况,因此就采用了它。这一篇“总帐”,其中第一到第九,第十二到第十七,第二十到第二十三,第五十三,第七十八,和世德堂本是相同的,其馀的都不相同。除了上述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差(227+)
  • 五星好评(456+)
  • 书籍多(395+)
  • 快捷(117+)
  • 方便(501+)
  • 品质不错(601+)

下载评价

  • 网友 晏***媛: ( 2025-01-17 06:52:46 )

    够人性化!

  • 网友 戈***玉: ( 2024-12-31 14:45:58 )

    特别棒

  • 网友 濮***彤: ( 2025-01-07 17:28:40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辛***玮: ( 2025-01-03 10:11:09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林***艳: ( 2025-01-01 18:22:0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敖***菡: ( 2025-01-05 16:22:42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相***儿: ( 2024-12-26 16:10:46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宫***玉: ( 2025-01-05 19:50:28 )

    我说完了。

  • 网友 饶***丽: ( 2024-12-25 02:40:3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薛***玉: ( 2025-01-01 22:49:12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师***怀: ( 2025-01-06 20:07:38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扈***洁: ( 2025-01-06 21:09:58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步***青: ( 2025-01-07 19:21:32 )

    。。。。。好

  • 网友 曹***雯: ( 2025-01-03 02:20:5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堵***洁: ( 2025-01-05 19:36:08 )

    好用,支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