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是目前国内外第一本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的专著,共分四篇。第一篇简单介绍了胸痛中心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二篇是本书的重点,详细介绍了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环节和具体内容;第三篇介绍了美国胸痛中心协会和德国心脏病学会关于胸痛中心(胸痛单元)的认证标准;第四篇摘录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向美国胸痛中心协会提交的部分认证材料,以供拟申请认证的单位参考。全书内容全面、细致,适合有志于胸痛中心建设和对胸痛中心感兴趣的同行专家阅读借鉴。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胸痛中心的基本理论
第1章 胸痛的鉴别诊断流程
第一节 胸痛病史采集的要点
一、胸痛病史采集中的共同要点
二、急诊胸痛的病史采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胸痛的常见病因及其鉴别诊断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二、呼吸系统疾病
三、其他疾病
第三节 急诊室胸痛的鉴别诊断流程及处理原则
第2章 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及中国胸痛中心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发展现状
一、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二、胸痛中心的国际发展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中国建立胸痛中心的现实意义及紧迫性
第三节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第3章 急性胸痛的救治流程及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
一、胸痛中心的发展与作用
二、我国建立胸痛中心及规范急性胸痛救治流程的必要性
三、急性胸痛救治规范流程
四、对心脏无创检查的应用建议
五、胸痛中心组织构架及作用
第二篇 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具体实践
第4章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建设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
一、胸痛中心委员会
二、总监
三、胸痛中心协调员
四、专责小组
五、办公室
第二节 核心团队建设
一、核心团队的基本概念
二、核心团队成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三、核心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
一、联合例会制度
二、质量分析会制度
三、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
四、胸痛中心数据库质量控制制度
五、培训制度
六、各团队值班制度及远程会诊制度
七、奖惩制度
第四节 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利益调整与平衡
第五节 胸痛中心与社会急救系统的沟通与协作
一、国内EMS的现状
二、EMS参与胸痛急救的国内外现状
三、胸痛中心与EMS协调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第六节 胸痛中心的联合例会
第5章 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环节
第一节 医院环境和设施的改进与急救指引
一、胸痛中心相关的环境和设施改进与急救指引的意义
二、胸痛中心对医院环境和设施改进及急救指引的基本要求
三、医院环境和设施改进及急救指引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胸痛的急诊接诊与分诊
一、急诊分诊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二、急性胸痛分诊的特殊要求和方法
第三节 胸痛门诊的设置与运行
一、胸痛门诊的分类和基本要求
二、胸痛门诊的运行和管理
第四节 导管室的启动方案与团队建设
一、导管室启动延误的主要原因
二、优化导管室启动方案
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工作模式
第五节 急性胸痛救治的院内绿色通道建立
一、急诊胸痛院内绿色通道的基本要求
二、ACS的院内绿色通道
三、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院内绿色通道
第六节 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
一、经呼叫120急救系统的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
二、经基层医院转诊的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
第七节 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
一、急性胸痛院前急救的现状
二、规范化胸痛中心对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衔接的基本要求
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工作模式介绍
第八节 基层医院与中心医院的一体化救治
一、基层医院与中心医院的一体化胸痛救治模式的建立
二、如何实施STEMI的区域协同一体化救治
三、如何实施主动脉夹层的区域协同一体化救治
四、如何实施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区域协同一体化救治
第九节 依托胸痛中心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现实意义及其未来
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所面临的问题
二、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初步实践和初显的优势
三、区域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未来
第十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指导
一、心脏康复的概念
二、AMI康复的目的和意义
三、AMI早期心脏康复的发展
四、我国AMI康复程序
五、AMI 早期康复评定
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
七、AMI后患者的心理康复
第6章 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内容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流程图制订
一、制订流程图的基本要求
二、胸痛中心流程图所涵盖的范围
三、胸痛中心主要工作流程图
第二节 胸痛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案
一、流程的时间控制
二、时钟统一方案
三、时间自动采集系统
第三节 胸痛急救电子病历录入及质量控制
一、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胸痛急救电子病历具体填写
三、数据统计分析
四、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的规范管理
五、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的维护与改进
第四节 胸痛中心的典型病例分析会
一、参加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二、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的组织
三、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所发现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五节 胸痛中心的网络医院会诊响应机制
一、胸痛中心基本概念的变迁
二、基于医疗物联网技术所建立的广州总医院新型会诊机制
三、胸痛中心新型会诊机制的主要优势
四、网络医院会诊机制及区域一体化救治转运流程图
第六节 胸痛中心的教育和培训任务
一、胸痛中心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和培训
二、胸痛中心教育和培训的主要目标及内容
三、胸痛中心的持续教育和培训任务
第七节 规范化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一、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含义
二、规范化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7章 胸痛中心的诊疗规范
第一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流程与诊疗方案
一、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
二、STEMI的早期医疗与急诊流程
三、临床和实验室评价、危险分层
四、入院后初始处理和再灌注治疗
五、抗栓和抗心肌缺血治疗
六、外科搭桥手术
七、二级预防
第二节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救治流程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三、危险分层
四、治疗
五、二级预防
第三节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救治流程和诊疗方案
一、概述
二、快速识别主动脉夹层
三、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案
四、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流程
第四节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
一、流行病学
二、危险因素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
四、诊断
五、APTE诊断流程
六、APTE治疗
七、APTE的预后
第五节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
一、定义及概述
二、成人基本生命支持
三、高级生命支持
四、复苏后监护与器官功能支持
五、复苏的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第三篇 胸痛中心认证的基本要素与要求
第8章 胸痛中心认证的意义
第一节 胸痛中心认证的历史和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现状
第二节 胸痛中心认证的主要目的
一、认证是规范胸痛中心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认证是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救治水平的保证
三、认证是促进学科发展和区域协同救治能力进步的有效手段
四、认证有利于提升医院品牌和知名度
第三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申请国际认证的经验与体会
第9章 美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基本要素与要求
第一节 美国胸痛中心协会认证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关键要素1:急诊科与医疗急救系统的整合
第三节 关键要素2:对出现ACS症状的病人进行急救评估——迅速诊断、妥善治疗
第四节 关键要素3:对低危ACS病人及无法确定其症状病因的病人进行评估
第五节 关键要素4:流程改进
第六节 关键要素5:人员、资质和培训
第七节 关键要素6:组织结构与承诺
第八节 关键要素7:功能区域设计与标识
第九节 关键要素8:社区拓展活动
第10章 德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基本要素与标准
第一节 德国医疗急救系统介绍
第二节 德国胸痛单元的基本组织构架标准
第三节 德国胸痛单元认证过程
第四节 德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
第四篇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提交美国胸痛中心协会认证材料选编
第11章 关键要素一:急诊科与急救医疗系统整合
第一节 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第三次修订版)
第二节 胸痛中心会议纪要
第三节 病例讨论记录表(第一版)
病例分析案例一(第二版)
第四节 胸痛中心有关急性胸痛患者调度工作方案(第三版)
一、急救模式
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
三、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日常工作
四、调度服务
第五节 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人员电话识别急性胸痛培训
第六节 12导联心电图实时远程传输监护系统使用方案
一、12导联心电实时传输系统简介
二、12导联心电实时传输监护系统结构说明
三、12导联心电实时传输系统使用规定
第七节 胸痛中心与网络医院ACS患者转运流程(第三版)
第八节 关于急性胸痛患者优先就诊及导管室被占用时的解决方案(第一版)
第九节 有关急性胸痛及ACS再灌注的流程图
第十节 胸痛中心内部员工培训方案(第一版)
一、培训目的
二、培训对象
三、培训方法
四、培训内容
五、培训讲者
六、具体培训方案
第12章 关键要素二:对出现ACS症状的病人进行急救评估——及时诊断和治疗ACS
第一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分诊管理规定(第一版)
一、急诊分诊护士资质
二、分诊要求
三、急诊分诊方法
四、急诊分诊流程
五、病情分层评估工具
第二节 急诊科接诊胸痛患者的管理规定(第一版)
第三节 相关流程图示例
第13章 关键要素三:对低危ACS病人及无法确定病因的胸痛病人进行评估
第一节 低危ACS及无法确定病因病人的评估流程(第三版)
第二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胸痛患者辅助检查、检验管理规定(第一版)
第14章 关键要素四:流程改进
第一节 胸痛中心质量改进方案(第一版)
一、具体目标
二、考评时间要求及负责人
三、方法
四、分类部署过程
五、负责人
六、要求
第二节 胸痛中心质量保证评价表(第一版)
第三节 流程质量考评方法(第二版)
一、参加考评岗位和内容
二、反馈时间
三、补救方法
第四节 胸痛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案(第二版)
一、工具
二、计时点及方法
三、时钟统一地点
四、检查方法
五、校正时间的方法
六、奖励
第15章 关键要素五、六、七:人员、资质和培训、组织机构和承诺、机构职能规划
第一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二版)
一、胸痛中心委员会
二、主要岗位与职责
三、远程会诊组
第二节 胸痛中心的管理(第一版)
第三节 胸痛中心继续医学教育计划(第一版)
一、确保最新ACC/AHA指南的培训
二、全院住院医师和实习生、研究生培训
三、全院医师胸痛知识培训
四、开展ACS病例讨论
五、ACS治疗指南的相关培训
第四节 胸痛中心新知识全院全员培训计划(第三版)
一、培训领导小组成员
二、培训计划
第16章 关键要素八:社区拓展活动
第一节 有关心脏病症状和体征以及早期诊断的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二、培训对象
三、培训方法
四、培训内容
五、培训人员
六、具体培训方案
第二节 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计划
第三节 社区拓展活动计划(摘要)
一、胸痛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饮食培训
二、胸痛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戒烟培训
三、胸痛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锻炼的培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前言
胸痛、胸闷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轻于鸿毛,也可能重于泰山。因为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中既包含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以及张力性气胸等随时可能威胁生命的重要疾病,也包括了如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带状疱疹等虽然疼痛剧烈但并不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的疾病。如何才能快速地将这些不同类别的胸痛患者甄别开来,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救治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难题。胸痛、胸闷的诊治不当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最常见原因,给医疗机构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胸痛中心的建立即是专门针对以胸痛、胸闷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所提出的一个以症状为中心的快速诊治理念,它不同于传统的按学科分类的概念,以胸痛、胸闷所涉及的学科群的密切协作作为工作机制,为胸痛、胸闷患者提供快速的诊疗通道。胸痛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和避免浪费,因此,既要尽快把随时威胁患者生命的高危患者甄别出来及时治疗,也要尽快把低危人群排除出去,以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国际上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的巴尔的摩St?ANGLE医院建立,迄今已经30余年。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建立胸痛中心使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目前全美有5000余家胸痛中心,其中将近900家已经获得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现已改名为心血管病人关怀协会——Societyof Cardiovascular PatientCare)的认证,美国胸痛中心协会通过推动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使胸痛中心的建设更加规范和高效。该协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进行胸痛中心国际认证的机构。目前美国的绝大多数胸痛中心的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已经降低至90min以下,部分中心甚至降至60min以下;而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多数地区在120min以内。除美国以外,目前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应属于德国,德国通过依托具备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建立胸痛单元(CPU),大大提高了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水平。2007年,德国建立了自己的认证标准并开始进行CPU的认证工作,截至2011年底,已有150余家CPU通过认证,预计在2013年底将有250家通过认证。德国CPU的建立和认证工作使得该国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根据2012年发表的德国CPU注册资料显示,2244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已经降低至2.08h,79.9%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现了院前传输心电图,76.6%的患者在进入CPU后10min内完成了心电图检查,97%的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其平均D-to-B时间为31min,取得了绝对的国际领先地位。
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步很晚,尽管之前有极个别医院开展了胸痛中心工作,但真正起步应从2010年在胡大一教授倡导下发表的《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专家共识》开始。目前国内已有十余家胸痛中心正式成立,可以大致分为院内绿色通道模式和急救网络模式,尽管院内绿色通道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但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近年来在建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性救治网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受邀在多场国内大型会议和ESC2012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作为国内较早开展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的单位,通过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已经实现了院内绿色通道和院前急救系统以及基层医院之间的无缝连接,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区域性急救网络系统,实现了绕行急诊和绕行CCU方案和院前启动导管室,使最低月平均D-to-B时间降至48min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FMC-to-B时间,通过建立远程ICU和移动ICU,大大提高了高危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作为国内首批申请美国胸痛中心协会认证的胸痛中心,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于2012年8月20日顺利通过了该协会在中国的首批认证,并受到现场核查的美国专家的高度赞誉,标志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进入国际规范化行列。
根据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经验,院前传输12导联心电图、绕行急诊和院前启动导管室是缩短直接PCI患者D-to-B时间尤其是FMC-to-B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院前传输实时12导联心电图和急救物联网的理论与实践引起了美国认证专家、欧洲心血管病年会与会欧洲和美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关注,被公认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也充分利用胸痛中心所建立的急救平台,为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患者提供了快速诊疗,使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年平均抢救成功率达到92%;对于肺动脉栓塞患者,充分利用远程ICU技术,协助基层医院就地救治,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的抢救成功率。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已经为急诊胸痛患者建立了规范化的胸痛快速评估和救治体系。使总体急救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的地位。
同时也要看到,尽管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起点较高,并已有上海胸科医院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通过了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认证,但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为此,国家卫生部也已经发起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希望通过该项目来推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规范化救治。我们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心肌梗死急救体系与国外先进国家进行对照后发现,最大的差距并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急救理念和急救模式,因为目前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区域协同急救模式,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完全依托原有的普通急救体制,原有的急救体制仅仅是根据单纯的距离上的就近原则而定,没有考虑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很难适应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强调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的需要,规范化胸痛中心的急救模式将完全颠覆传统的急救概念,只有用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取代传统的急救体系,才能使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尽快被转运到合适的医疗机构接受指南所推荐的最佳治疗。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尽管国内许多医院领导和专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建立胸痛中心的重要性,但如何建设规范化胸痛中心?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要素和主要环节有哪些?是许多有志于进行胸痛中心建设的单位领导和专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尚无针对胸痛中心建设的专著。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在胸痛中心建设中得到了国内许多同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许多来院参观的领导和专家都希望我们能提供更加翔实的经验和材料。美国胸痛中心协会发起人、资深认证专家JosephLee Garvey教授和负责认证工作的DebKoeppen总监在完成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的现场考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希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能将自己的经验与中国和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分享。为此,我们组织了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辛勤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的同事们共同撰写了《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一书,希望能对有志于胸痛中心建设或对胸痛中心感兴趣的同行专家提供借鉴和帮助,也希望能对推动中国胸痛中心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这,便是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
为了方便国内医疗机构了解国外胸痛中心的认证条件,我们精心编译了美国胸痛中心协会的认证标准,而且非常有幸地邀请到旅德心血管病专家余江涛教授撰写了德国心脏病学会的胸痛单元认证标准,余江涛教授长期在德国从事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工作,非常熟悉德国胸痛单元的运作机制和进展情况,近年来致力于在中德心血管病领域之间建立沟通渠道,为提高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借此书发行之际,对长期关心和支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和发展的以胡大一教授和霍勇教授等为代表的国内外专家、军地各级科技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领导和全院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347+)
- 差评少(182+)
- 无水印(437+)
- 下载速度快(397+)
- 可以购买(456+)
- 藏书馆(88+)
- 简单(237+)
- 无漏页(617+)
- 快捷(360+)
- 种类多(472+)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5-01-11 04:50:3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石***烟: ( 2024-12-29 12:22:43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孙***美: ( 2024-12-20 19:32:1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习***蓉: ( 2024-12-27 13:47:07 )
品相完美
- 网友 谭***然: ( 2025-01-10 17:29:3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印***文: ( 2025-01-13 03:59:14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曾***文: ( 2025-01-19 02:27:0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师***怀: ( 2024-12-31 08:14:4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辛***玮: ( 2025-01-04 16:22:3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田***珊: ( 2025-01-09 16:12:16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龚***湄: ( 2024-12-27 09:51:13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敖***菡: ( 2024-12-25 02:27:52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国***舒: ( 2025-01-03 22:37:06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冉***兮: ( 2025-01-10 00:04:0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丁***菱: ( 2024-12-20 04:17:04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曹***雯: ( 2025-01-15 22:54:27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喜欢"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的人也看了
AutoCAD快速自学宝典(附光盘2017中文版)/AutoCAD工程应用精解丛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网络管理员2014至2019年试题分析与解答(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机械工程专业概论/工程类应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9787544633895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投资并购实务:理念、工具和实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围护结构耐久性和功能性协同设计理论与方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掼蛋技巧秘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技术转移法(普通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专业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护理基本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中考试卷汇编45套语文全国版中考试题汇编真题45套试卷金考卷2024新版天星教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冒险有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中级物理化学(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C++语言描述)(第2版)/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实用规划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上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第二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