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悦天下 -小书馆:曾国藩治学方法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22:48:32

小书馆:曾国藩治学方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小书馆:曾国藩治学方法精美图片
》小书馆:曾国藩治学方法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小书馆:曾国藩治学方法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540490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
  • 页数:208
  • 价格:18.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22:48:32

寄语:

民国人解读曾国藩,曾国藩女儿推崇备至,一部中国士人精神冶炼志!


内容简介:

《小书馆:曾国藩治学方法》为“小书馆”丛书之一,绝版多年。

这是一部民国人对曾国藩的解读,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推崇备至,亲自作序推荐。它堪称一部精神的冶炼志,有关人生的各个方面,居官、同僚、子女、养生、读书、观人、器量、骄奢、淡泊、挫辱、坚忍,自省、笃实……在民国史家凝重的笔触下,对一个普通读书人变成巍峨君子的精神冶炼历程,给与了淋漓尽致的、有震撼力的叙述。


书籍目录:

目录

曾国藩传略

编 总论

章 学的意义与范围

第二章 曾氏气度与学风

第二编 修养

第三章 修养的旨趣

第四章 精神的修养

第五章 身体的修养

第三编 治事

第六章 治事的精神

第七章 治家

第八章 治军

第九章 治吏

第四编 读书

第十章 读书的先决问题

第十一章 读书方法


作者介绍:

胡哲敷(1898—?),安徽合肥人。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与吴梅、吕叔湘、钱穆等著名学者同在苏州中学执教。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等职。主要著作有《史学概论》、《老庄哲学》、《历史教学法》、《陆王哲学辨微》等。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至遵义湄潭。他与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中国茶学泰斗”刘淦芝等教授发起成立了著名的“湄江吟社”,相互唱和,诗兴盎然,留下了艰难岁月中的一段温暖的记忆。抗战胜利后其生平事迹戛然而止,一片空白。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此处见得知人晓事之重要。他说,知人诚不易学,而晓事则可以黾勉得之。大概所谓晓事者,就是明晓事理之所以然,与事理之所当然。这件事虽然亦非易易,但是历事既久,经验渐增,即是晓事的途径。至于知人,则非自己的学问、涵养、识见、才能,都有以超过对方的人,则不足以知之,所以这件事不是容易学来的。综这两件事可以归纳成一个“识”字。他曾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我以为知人晓事就是“识”的注脚,办事尤其是办大事的人,假如没有知人晓事之识,则人之短长,事之是非,都冥然不明于心,处理自是无一是处,纵一秉至公,然事理不明,鲜不失当,将终不免于谬误。他所谓莅事以“明”字为要义,明也就是识。他的识见能远大,能深察,便是所谓高明与精明。以高明、精明的眼光,去知人晓事,自然人无不知,事无不晓,而每事都可归于平稳踏实的地位。这两件事——知人、晓事,可算是曾氏生平的特长,而尤其是知人一项,他简直是神乎其技。许多人被他一见之下,可以察识终身,见其仪表,可以察其内心,更是无从隐秘,不知者以为他是精于相术,实则是他学问、涵养、才识、阅历,有过人处,故一入眼帘,即能知其为何如人。他生平得力于此者至夥。

……

这一段是薛氏身历其事,记述为亲切。写他知人之明,可谓透澈无遗。吾人读薛氏叙《曾文正公幕府宾僚》一文,更知他对各项人才,兼收并蓄,而处理得当,使人人得尽所长,莫不死心塌地,竭尽忠忱。固然是他伟大的人格感化力之深,然亦由其英明卓识,超乎常人,使才大者不得不心悦诚服,才小者不敢不死心塌地。曾氏更能量其才器而任以适当之事,此为曾氏治事精神上得力之点。我们骤然看去,总觉得他这知人之明,未免太神奇了,究竟他有什么神通呢?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身体亦恒影响于精神。身体羸弱的人,自然多愁多病;体格壮健的人,自然精神饱满,所以精神与体格,原是表里一贯,不可或忽的。

所谓“照心”。当我们静坐的时候,总难免时起妄念,忽然自己感觉妄念在缠绕,这感觉便是照心。把妄念铲除去了,胸中空无所有,宛然无思无虑的境界,便是所谓“空心”。


他锻炼身体,完全是积极的精神,对自己全无姑息宽纵的态度。

平常所谓身体虚弱的人,恐怕就有很大部分是由于自己爱惜太过,保养太过,遇事总是不愿多用自己心力,正是所谓“将前将却,奄奄无气”,以为这是保养了,而不知如此下去,愈保养乃愈虚弱,神气必日沮丧。

他所谓“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睡觉愈快活”,这是他由经验得来的成绩,身体虚弱的人们最宜取法。


他治事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凡事立有确定规模,规模确定之后,便认定目标向前做去,方法虽变,而规模则始终不变。大概有了规模,不但可以督励他人,使努力前进,并且可以督励自己,使勿松懈。好逸恶劳,人之恒情,不有一个规模做限制,恐怕任何人都不容易始终不懈。


远大就是凡事从大处着想,密微是凡事从细处着手,如是然后才可以不散漫、不颟顸、不至毫无条理,而可以行之久远。然而这几句话,看起来似乎容易,行起来倒有些为难呢。


他所谓务求“平心静气,考校精详”

他为常人所不能及者有两件事:一是不怕烦剧,一是不存意气。

不怕烦剧,故能遇事周密,不至稍有弛懈;

不存意气,故能一秉至公,而无所恩怨。

常人既怕烦剧,故凡事皆多草草,及稍稍溃败,又复轻动意气,于是赏罚恩怨……


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为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日记》)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致纪泽)

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淫佚矣。(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致诸弟)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小书馆”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些“小而可贵的书”,都是以大手笔写小文章,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博引,但见肉见骨的精华,**令人受益匪浅。它们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为一般读者可读、可懂、可藏。

自**辑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一直居于各大网店图书畅销榜。《学诗浅说》入选凤凰网2014年度周榜榜首图书、百道好书榜、获共识网2014年度十佳好书,入围《新京报》年度好书提名;《中国政治二千年》入选百道好书榜,4次获得百道网好书推荐;《国文趣味》入选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小书馆”丛书:

《国文趣味》

《中国人文小史》

《书法指南》

《我们怎样读书》

《中国哲学小史》

《学诗浅说》

《国学概论讲话》

《中国政治二千年》

《曾国潘治学方法》

《人间词话讲疏》

《北平杂记》

《日本文明小史》

《文言浅说》

《中国庭园记》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读者评论摘录

很有韵味,小书馆的书很可爱,有想要收藏的冲动哦。

从这套书可以一窥民国时代的学风和学识

文艺范儿的作品

书籍装帧设计素面朝天,骨子里又有些时尚的傲气,书名题署亦显得恰到好处,拙拙的味道就好。……仅从书目看,出版社的眼光是独特的,好在善于发现。这些年,民国时的经典书刊已是重印得够多,但上边这些经典读物却在历史的尘埃中一直是被忽略的,然而它们存在的意义却是不应被忽略的,因而,这次重印就显得很是重要了,应算作是出版界的一个重要事件。

感觉有趣味,有真情。

绝好的书籍,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读本。

精致的小书

为什么在读书的时候没看见这套书!!!!能改变一生。


前言

序言

上个世纪90年代,我蛰居在敬亭山下的宣州小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研究曾国藩,读《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传》,也读他的文章、奏折以及据说是他所撰的《冰鉴》一书。系统地读一个人的东西,就好像去一个人家拜访,先是熟悉这个人的生活环境,去看看这个人家的庭院,然后进入厅堂,参观寝室、书房,乃至浴室和厕所;继而与这个人谈心,了解他的工作、经历、习惯和生活。读曾国藩,我明显能感觉到一个人内心的深厚度与宽广度,也看到一个人巨大的忧郁和悲凉。曾国藩不单单是一个读书人,或者是一个文人,一个官员,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在人生的历程中,以知识的学习、内心的冶炼尽得“大学”精要。在这个人身上,可以看到自孟子以来所提倡的儒家人格的标准,那就是“内圣外王”,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曾国藩集中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仁”的精神:宽厚、智慧、诚实、博大。在立德、立行、立言上,曾国藩都臻于极致。

于家庭,曾国藩出身寒门,即使后来官位显赫,但他一直简朴务实,保留了耕读之家的本色。曾国藩一生身体力行,严以律己。在对子女和亲属的教育上,他虽然戎马倥偬,西征北讨,但一直不放松,坚持言传身教。优良的家风,良好的教育,使得曾氏一门人才辈出:其长子纪泽精通诗文书画,是晚清出色的外交官;其次子纪鸿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较深,可惜英年早逝;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后来都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

于君主,曾国藩一直很忠诚。曾国藩从京城回湖南组织湘军,正是为了响应《论语》中的一句话:礼失而求诸野。曾国藩含辛茹苦十数载,出生入死,终于完成了替朝廷分忧的初衷。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手握重兵,权力巨大。但他一直很清醒,深知“功高盖主”的隐患,急流勇退,不仅解散了湘军,而且多次陈明心迹,倾心于老庄。曾国藩正是以他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于同僚,曾国藩一直宽厚为上,以仁待人。比如说,对于左宗棠,曾国藩有着知遇之恩,但左宗棠一直恃才自傲,出语尖刻。每到此时,曾国藩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淡化处理,在把握住大局的基础上,也做必要的妥协。曾国藩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僚中,许多都是原先科场和官场不得志者,经他的发现、调教、保举,不少人都出将入相,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等。经他的调教,一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比如说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沈葆桢、丁日昌、曾国荃、彭玉麟、杨岳斌、刘蓉、李瀚章、李续宾、刘坤一、李宗羲、钱应溥、梅启照、倪文蔚等。曾国藩还以用人见长,在他幕府中,有一批才高八斗的学人,比如薛福成、吴汝纶、李善兰、徐寿、华蘅芳、黎庶昌、俞樾、赵烈文、容闳、陈兰彬等。这些人才的和睦相处,与曾国藩妥善处理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有关。有容乃大,这是湘军集团在军事、政治上获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原因。

研究曾国藩的著作十分庞杂,这一本《曾国藩治学方法》可谓专题研究治学对于曾国藩“修齐治平”的作用。作者胡哲敷是合肥人,民国时曾任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曾任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值得一提的是,胡哲敷本身就是一个极优秀的学人,比较起那种冬烘似的书呆子,他对于“大学之道”有着自己的切身体会,颇能领会曾国藩由一个普通读书人变成巍峨君子的艰难历程,也能理解“儒学后一座山峰”的精神实质。胡哲敷对曾国藩无比崇拜,他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二人都是以书生而克平世乱,都是在千辛万苦中,把学问事业,磨炼成功,都是戎马倥偬之间,读书为学不倦。不过,王守仁天资高,是高明一路的人,故其为学途径,多偏于上达一方面,于下学功夫,则言之颇少。曾国藩为笃实一路的人,处处脚踏实地,故其为学途径,合于下学之门。阳明之学学之不善,还会发生毛病;曾国藩的学问,则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生弊端。高明的人应该走这条路,迟钝的人也应该走这条路,下学的功夫如此,上达的功夫亦不过如此。因为他对学问的见解,不与凡俗同,而自己又能身体力行地做出榜样来,这便见得他的真学问。”

在本书中,胡哲敷把曾国藩的治学分为几部分来开讲:编总论,第二编修养,第三编治事,第四编读书。这些,都是曾国藩“大学”的组成部分。在每一编中,重点论述曾国藩思想和求学的精髓。如章探索学习的意义和范围时,重点研究学的意义、学的表露、学的范围;第二章在论述曾氏的气度和学风时,重点剖析曾氏的才质、谦恕勤恒的气度、朴实谙练的学风,以及不主门户、困知勉行、求阙的相法;在第四章精神上的修养,重点阐述治心的方法——静坐平淡改过,以及培植强毅之气的方法。从结构和文字可以看出,这一本书虽名为探讨和研究曾氏“治学方法”,其实是重点研究曾国藩的“修养”和“治事”,研究“大学”造就曾国藩成功的路径。比如说胡哲敷在书中写道:“曾氏学问事业,都有很惊人的成就。我们看他的日记,看他的家书,以及他与人相往还的书信中,处处见得他是毋怠毋荒,丝毫不苟。这全是因为他有着过人的精神,才能如此。而也就是他学问事业成功的根源。”当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是层次。读书根本的,既是找到通向外部世界的通天之途,同时也找到一条通往自己内心的幽秘之路。

曾国藩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冶炼出的典型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后一座高峰。面对这样的人,学习并不是高山仰止,而是如何走在成为他的道路上。胡哲敷在自序中写道:“今之社会,无中心标准之社会也,上至国家礼法政令,下至乡曲小民之一行一动,莫不人自为之;此犹大自然之民也,安能立于今之世乎?”这一句话,充分表明了这一本书的现实意义。因此,读曾国藩,秘密地建立一种联系通道,进而悟出曾氏著作与社会现实、个人心灵史及时代精神的血脉核心,是为重要的。深入生命体验,超拔于狭隘的、片面的、个人的经验之上,再辅之以科学的参考系,是接近伟大人物的好方法。作者胡哲敷应是一个通达智慧之人,他的这本书尽心架构着读者与曾国藩之间的桥梁,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人生经历杂糅其中,以一种神圣的目标,求得“浩然之气”对于读者的养护,并期培育内心的强大力量。在我看来,这一本书像是手指,它的功能是用来“指月”,那是一轮闪烁着银色光辉的中国文化之月。

赵 焰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八日


书籍介绍

本书为“小书馆”丛书之一,绝版多年。

这是一部民国人对曾国藩的解读,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推崇备至,亲自作序推荐。它堪称一部精神的冶炼志,有关人生的各个方面,居官、同僚、子女、养生、读书、观人、器量、骄奢、淡泊、挫辱、坚忍,自省、笃实……在民国史家凝重的笔触下,对一个普通读书人变成巍峨君子的精神冶炼历程,给与了淋漓尽致的、有震撼力的叙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种类多(77+)
  • 字体合适(300+)
  • 下载快(415+)
  • 小说多(597+)
  • 已买(564+)
  • 下载速度快(542+)

下载评价

  • 网友 田***珊: ( 2025-01-19 04:12:5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孔***旋: ( 2025-01-09 09:32:4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孙***夏: ( 2025-01-09 11:43:10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焦***山: ( 2024-12-22 05:50:30 )

    不错。。。。。

  • 网友 詹***萍: ( 2025-01-12 11:11:5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习***蓉: ( 2024-12-31 23:15:38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常***翠: ( 2025-01-04 13:55:25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戈***玉: ( 2025-01-16 18:18:25 )

    特别棒

  • 网友 孙***美: ( 2024-12-21 11:43:22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濮***彤: ( 2024-12-25 11:45:3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林***艳: ( 2025-01-18 01:05:0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权***颜: ( 2024-12-29 12:53:42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石***致: ( 2024-12-26 10:12:37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堵***洁: ( 2024-12-22 16:16:21 )

    好用,支持

  • 网友 瞿***香: ( 2025-01-11 22:17:3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步***青: ( 2024-12-26 07:12:39 )

    。。。。。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