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悦天下 -长征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9 22:48:31

长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长征精美图片
》长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长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2015934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
  • 页数:823
  • 价格:77.4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22:48:31

内容简介:

王树增《长征》自2006年出版以来,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图书奖·优秀装帧设计奖、第十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图书奖,总销量已近300万册。

《长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迄今为止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实而翔实地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作者激情澎湃的记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过去所有记述长征的文学作品所从未具有的。

《长征》从红军一支部队突围寻找新的根据地的惨烈战斗开始记叙,预示了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的前所未有的艰辛与艰难。作家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其间粤、桂、滇、川军阀,国民党中央军对红军围追堵截,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等到真实而具体体现,令人震动和感慨。然而这只是大规模转移的开始,十万大军,无数的辎重,无数的老幼妇,一路的翻山越岭,一路的战争,一路的迷茫与困惑,一路的矛盾斗争,一路的绝望与期望,一路的疾病与饥饿,一路的生与死。这在人类历史上的迁徙是前所未有的。《长征》以中央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为主要线索,同时也用很多笔墨全面记叙了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以及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的军事转移行动,它们构成红军长征的重要部分。他们的转移与红军主力转移同样悲壮、同样艰难万险,前赴后继,他们的信念同样坚定。

这是一部迄今反映长征的一部全新厚重也极富有现代观念审视历史的作品,堪称写长征的“史记”。


书籍目录:

章 突出重围

1934年5月,闽浙赣苏区

第二章 绚丽之梦

1930年8月,江西瑞金

第三章 十送红军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第四章   路在何方

1935年11月  粤北与湘南

第五章 山河苍茫

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第五章 橘子红了

1934年11月  湘南

第七章 血漫湘江

1934年11月 湘江

第八章 恭贺新年

1935年1月   乌江

第九章 夜郎之月

1935年1月   遵义

第十章 残阳如血

1935年2月 遵义

第十一章 巴山蜀水

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

第十二章 金沙水畔

1935年5月 金沙江

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

1935年6月  四川达维

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

1935年8月  松潘草地

第十五章 北斗高悬

1935年九月  陕南与甘南

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

1935年10月  陕北和川西

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

1936年1月  湘西与川北

第十八章  江山多娇

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作者介绍:

王树增,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1911》。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鲁迅文学奖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长征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长征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长征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会议休息的时候,博古和李德心情抑郁。

毛泽东对刚刚赶到的红五军团政委李卓然说:“怨声载道啰……在会议上讲一讲。”

下午会议再开始后,毛泽东一反总是到最后才开口的惯例,开始了长い近两个小时的发言。毛泽东的讲话没有原始记录,根据陈云的说法,毛泽东讲的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那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向题》一此文发表时,标注的时间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那时,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结束,毛泽东胸有成竹地住在中国西北黄土沟壑中的一间窑洞里,他在那里写下了大量充满中国智慧与伟人韬略的文字一一毛泽东的发言有意而巧妙地回避了政治路线问题,因为他知道解决政治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如果现在就陷入是否纠正共产国际政治路线的纷争中,日益紧迫的军事危机很可能会使红军面临致命的危险。毛泽东讲的实际上是一堂军事启蒙课。他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国情到军情;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到中国内战的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从《浒传》里洪教头和林冲的一场打架,到共产党红色武装的游击战术;从“丝毫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的“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狂热和革命的急性病”,到“保守主义”、“逃跑主义”、“拼命主义”等等,毛泽东出口成章,侃侃而谈。他的讲活让与会者,尤其是那些军团指挥员们听了很顺耳,他们在毛泽东的诙谐幽默中不断愉快地开怀大笑。


红军的举动感动了甘孜白利寺的格达活佛,……为了让藏民更加了解红军,格达活佛写下了可以传唱的诗歌:

云雨出现在天空,

红旗布满了大地。

未见如此细雨,

最后降遍大地。

啊!红军,红军!

今朝离去,何日再回?

幸福的太阳,

从高山上升起来了!

像乌云一样的痛苦,

被丢到山那边去了!

你不要以为山高,

有翻山的一匹骏马。

你不要以为没有人同情我们,

有搭救我们的恩人来了!


回首长征,我们始知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什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英雄主义

无疑,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不败皆源于此。

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国革命才得以取得胜利。

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

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国就有希望争取到光明灿烂的未来。


渐渐地,女红军周东屏终于使打起仗来凶猛无比的“徐老虎”心中滋生了一种温情。一年多以后,徐海东和周东屏结婚了。当红军到了延安,生活安定了以后,有人和徐海东开玩笑说:“这里来了不少漂亮的女大学生,你是否也要‘改组’一下?”徐海东脸色一沉说:“东屏是受苦人,我是泥巴人,我们两个是生死的交情!”

共产国际肯定了遵义会议决议,肯定了张闻天和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共产国际的肯定,是毛泽东政治上的胜利。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采取了政治上的灵活机动战术,巧妙地回避了王明路线这一敏感话题,而且还违心地表明党的“政治路线无疑是正确的”。同时,毛泽东坚持让共产国际认可的张闻天担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也依然被留在了政治局里,这些都使遵义会议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少了许多阻力。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对于毛泽东的政治生涯来讲至关重要。

李先念不知道,他的一番话与毛泽东的判断和设想十分吻合——这个年轻的军政委从此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后来对李先念的一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毛泽东与张国焘北上和南下之争,与其说是军事争论不如说是意志的对抗。此刻,即使与红一军团会合,中央红军的这支部队也只有不足八千人。第五军团、第九军团,还有朱德、刘伯承,都还在张国焘那里。毛泽东在以后的岁月里提及这段历史时,称之为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在黑暗中行走的毛泽东强烈地意识到:一切需要从头开始。但是,毛泽东坚信“我们一定要胜利,我们一定能够胜利”——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对他的革命理想和政治信仰的执著与坚守无人可比。漫长的夜晚过去了。东方的云翳裂开一道巨大的缝隙,血色的云霞从缝隙中喷涌而出。

会上有人提出要开除张国焘的党籍,毛泽东表示反对。毛泽东说:“你开除他的党籍,他还是统率几万军队,以后就不好见面了。”


这些新奇的词让他们享受到了共产党人给予他们的政治尊严和社会权利,目不识丁的农民因此萌生了为公家的事出力的群体意识, 这种 群 体意识是数千年来中国农民最缺乏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首先把产业工人而不是农民视为革命生力军的主要原因。但是,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由 于占有万分微薄从而导致付出时万分吝啬的农民,当他们眼见为实地认为值得而且必须付出时,其毫无保留和不计代价的程度竟是十分惊人的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条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条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迹至的湿地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王树增战争系列扛鼎之作,销量近300万套

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鲁迅文学奖

八年级上《语文》名著导读

·一部把长征作为人类精神事件书写的图书


前言

前 言

 

当人类社会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人类1000年》一书由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该书公布了从公元一〇〇〇年至公元二〇〇〇年间,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科学领域的学者共同认为,在已经过去的整整一千年间,这一百件重要事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些事件包括:一〇八八年,世界上所大学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诞生——人类的真知有了得以“世代相传的智慧之地”。一五八二年,罗马教会颁布了历法——从此日历“见证着组成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类次全社会的革命将平等的法律制度传向了全世界。一八〇四年,海地获得自由——世界上有了“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一八三〇年,列火车从英国的利物浦开出——人类只能通过脚力推进陆地运输的时代结束了。一八九六年,法国人顾拜旦开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它使人类实现了“把世界各国联合起来”的梦想。一九〇五年,爱因斯坦发表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论文——人类的思维次“深入到了宇宙的两个基本构成:物质和能量的内在联系”中。一九五三年,DNA链的奥秘被解开——它是人类得以“弄清我们是怎样成为我们自己的”。一九六九年,“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全世界得以开始探索星球之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是的人类吗?尽管人类登上月球与人类进化过程相比,仅仅相当于生命从海洋刚刚来到陆地……

这些影响力的事件可以告诉今天的人类,世界“是如何变当时的沧海为今日的桑田”的。历史淘汰了千百万匆匆过客,留下的是那些能够书写并见证人类已往生存面貌的人与事,是那些能够启发和塑造人类未来生存理想的人与事。而这些人与事无不使人类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足以说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震撼人心。

从中国历史来讲,上溯至公元一〇〇〇年,为北宋真宗咸平三年。

从人类历史进程的角度看,在公元一〇〇〇年至公元二〇〇〇年间,中国的三个事件被世界认为是具有巨大影响的。

个事件:一一〇〇年,**武器的发明。

早在公元十世纪初的唐朝末年,中国人就开始将**用于军事。至宋代出现了燃烧性火器、爆炸性火器和管形火器。一〇四四年,北宋官书《武经总要》次记载了火炮、蒺藜火毬和毒药烟毬三种火器的****。一一三二年,即宋高宗绍兴二年,宋军在和入侵中原的金军的战争中,首次使用了靠**燃烧喷火杀伤对方的火枪。由中国人发明并首先使用的**武器,使人类战争从此进入了热兵器时代,剧烈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形态——“以常备军队为后盾的中央集权国家取代了封建分封制。火枪使殖民者对于土著人有了更大的优势。但是,这种武器的广泛传播终使大家又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从而使一个充满着革命、世界大战、游击战和恐怖主义爆炸的时代来临了”——整整一千年过去了,无论当代科技如何发展,只要子弹和炮弹还在世界上继续被使用,**武器依旧是战争兵器的主角,并继续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或倒退。

第二个事件:一二一一年,成吉思汗的帝国。

自公元一二一九年成吉思汗次西征起,蒙古帝国凶悍的骑兵横扫中亚和欧洲腹地,铁戈所指,势如破竹。成吉思汗的军事占领使“蒙古帝国成为历史上拥有土地多的国家”——“西至波斯和阿拉伯(今伊拉克),东南至朝鲜、缅甸和越南。几乎所有俄国的土地都在他们手中”。一二二七年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窝阔台狂风暴雨般地征服了波兰和匈牙利,一直打到了多瑙河岸边”。然而,对于历史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军事征服,而成吉思汗的西征“在客观上造成了东西方的交流”——欧洲人这才知道“亚洲人竟然用纸作钱币,一种被叫做煤的石头居然可以用作燃料”。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次,蒙古骑兵的铁蹄和尖矛打通了东西方文明的隔膜,促成了东西方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内文明成果的碰撞、交融、嫁接,由此产生出的奇异现象使人类生活陡然显得异彩纷呈,至今欧亚大陆上仍有众多的文明成果都与这次东西方真正的交融有关。

第三个事件:一九三四年,长征。

可以肯定的是,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科学领域的学者,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共同之处,他们也绝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

但是,毫无疑问,在二十一世纪回首长征,中国人应该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探求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长征是什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并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面积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一九三四年十月,红一方面军八万六千多人踏上长征之路,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为近八千人。一九三五年五月,红四方面军近十万大军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万般曲折艰险的长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时全军三万三千多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红二方面军一万七千多人从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的合围中冲出,踏上了长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六月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时,全军一万五千多人。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留下的一支红军武装——一九三四年十一月踏上长征之路,经过了数月的颠沛流离和艰苦转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支到达陕北的部队,全军兵力多时不足八千人,少时兵力只有一千多人。

长征属于人类历史上这样一种事件: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数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上。在人类物质与精神的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惫、劳顿和生存条件的匮乏,行走在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路途上?在地球的另一端,曾经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金斯基于一九八一年秋天宣布,他要来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来了,带着他的全家走上了一九三四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当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时,他被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惊了,他被三万中国工农红军在十万多国民党军的追堵中渡过这条大河的行为震惊了。布热金斯基后来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用何种意识形态生活着,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

一个叫B·瓜格里尼的意大利诗人这样写道:

 

      黑夜沉沉,朦胧的黎明前时分,

      遥望辽阔而古老的亚细亚莽原上,

一条觉醒的金光四射的巨龙在跃动、跃动,

这就是那条威力与希望化身的神龙!

他们是些善良的,志气高、理想远大的人,

交不起租税走投无路的农家子弟,

逃自死亡线上的学徒、铁路工、烧瓷工,

飞出牢笼的鸟儿——丫环、童养媳,

有教养的将军,带枪的学者、诗人……

就这样汇成一支浩荡的中国铁流,

就这样一双草鞋一根土枪,踏上梦想的征程!

 

世界上从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部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自世界近代文明的潮流猛烈地冲击了这个的东方大国之后,生活在中国社会底层的赤贫的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的产业工人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懂得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世间可以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于是,当那面画着镰刀斧头的红旗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突然觉得阳光原来如此温暖,天空原来如此晴朗,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中国工农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的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路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世界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部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都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物质和精神是认识生命的过程中两个互相依存但处在于不同空间的要素。前者是须臾的,后者是永恒的;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坚实的;前者是杂芜的,后者是纯净的。提升生命质量的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

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

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

 

经过了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成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人类1000年》对此评价道:“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进入了社会主义。震撼了亚洲和拉丁美洲,他使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看到了农民推翻了几百年来的帝国主义统治。”

长征永载人类史册。

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的史诗。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的,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上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雨雪,认识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走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的红军士兵。

 

 


书籍介绍

王树增《长征》自2006年出版以来,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图书奖·优秀装帧设计奖、第十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图书奖,总销量已近300万册。

《长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迄今为止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实而翔实地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作者激情澎湃的记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过去所有记述长征的文学作品所从未具有的。

《长征》从红军一支部队突围寻找新的根据地的惨烈战斗开始记叙,预示了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的前所未有的艰辛与艰难。作家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其间粤、桂、滇、川军阀,国民党中央军对红军围追堵截,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等到真实而具体体现,令人震动和感慨。然而这只是大规模转移的开始,十万大军,无数的辎重,无数的老幼妇,一路的翻山越岭,一路的战争,一路的迷茫与困惑,一路的矛盾斗争,一路的绝望与期望,一路的疾病与饥饿,一路的生与死。这在人类历史上的迁徙是前所未有的。《长征》以中央红军大规模军事转移为主要线索,同时也用很多笔墨全面记叙了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以及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的军事转移行动,它们构成红军长征的重要部分。他们的转移与红军主力转移同样悲壮、同样艰难万险,前赴后继,他们的信念同样坚定。

这是一部迄今反映长征的一部全新厚重也极富有现代观念审视历史的作品,堪称写长征的“史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五星好评(406+)
  • 内涵好书(528+)
  • 全格式(544+)
  • 简单(601+)
  • 傻瓜式服务(170+)
  • 无盗版(502+)
  • 下载速度快(353+)
  • 好评多(446+)
  • 一般般(127+)
  • 无多页(429+)
  • 章节完整(306+)
  • 差评少(198+)
  • 下载快(397+)

下载评价

  • 网友 戈***玉: ( 2024-12-29 11:42:43 )

    特别棒

  • 网友 康***溪: ( 2025-01-02 14:26:02 )

    强烈推荐!!!

  • 网友 寿***芳: ( 2025-01-05 10:00:0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曾***文: ( 2025-01-14 13:52:16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丁***菱: ( 2024-12-24 03:44:40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苍***如: ( 2025-01-07 15:26:0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习***蓉: ( 2024-12-21 05:34:28 )

    品相完美

  • 网友 利***巧: ( 2025-01-10 00:02:53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邱***洋: ( 2025-01-19 11:24:5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游***钰: ( 2024-12-22 03:22:13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师***怡: ( 2025-01-08 12:14:2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石***烟: ( 2024-12-29 07:34:0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孙***夏: ( 2024-12-24 13:18:2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陈***秋: ( 2025-01-10 08:59:5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冯***卉: ( 2025-01-09 12:47:00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訾***雰: ( 2024-12-24 10:38:32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