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一书的续作,这两本书完整地呈现了近代日本开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的历史进程。吴敬琏、周国平、易中天、雷颐、许纪霖、钱颖一、朱永新、吴晓波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1912年,随着明治天皇去世、大正天皇登基,日本开始出现宽松的社会环境,民主主义运动高涨,实现了普选制和政党内阁制。另一方面,军部和右翼势力暗流涌动,*终在1936年酿成了“二二六事件”。从那时起,日本迅速滑向法西斯主义,先是侵略中国,而后向英美宣战,结果不但给世界造成灾难,日本自身也几乎被战争毁灭。本书通过描写1912—1945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勾画了一个曾经充满希望的新兴国家如何走向战争的历程,也分析了日本走上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一书的续集,这两本书完整地呈现了近代日本帝国开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故事。日本走向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这段历史,对于认识日本、认识后发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今天的中国也仍然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书籍目录:
前言 读日本,问国运
编 改 造
日本之春:次护宪运动
泽柳事件:教授对大学校长说“不”
阿部守太郎暗杀事件: 日本的自制力渐将消退
从松方正义到孙中山:对中日关系的忧思
白虹贯日事件:日本历大的文字狱
平民首相原敬:不让这种潮流发展过快
吉野作造:大正民主的旗手
牧野伸显:预见世界形势的外交家
日美战争不可取:一位海军将领的警世之言
朝日平吾:想给国家治病的“病人”
从极左到极右:北一辉的激进人生
德富苏峰:日本帝国的“戈培尔”
《治安维持法》:制造 20 年“白色恐怖”
第二编 转 向
“非国民”石桥湛山:大日本主义还是小日本主义?
浜口雄幸:死于宪法黑洞的首相
室伏高信:侵华高潮中的反对者
与谢野晶子:从反战诗人到战争歌颂者
井上日召:“暗杀是菩萨行为”
新渡户稻造:“否定日本的惯犯”
犬养毅:“国家改革祭坛上的供物”
菊竹六鼓:要宪政,还是要法西斯?
松冈洋右:让日本成为“国际孤儿”的“国民英雄”
泷川事件:大学和国家权力的较量
转向:在权力面前弯曲的脊梁
豪斯上校的忠告:日本不要重蹈德国覆辙
美浓部达吉:改变根本思想是不可能的
河合荣治郎:战斗的自由主义者
第三编 绝路
闭嘴事件:日本议会政治的溃败
斋藤隆夫:吾言即是万人声
不要错过这班车
桐生悠悠:我要离开这个畜生当道的世界
山本五十六:把国家命运押在赌桌上
及川古志郎:日本海军为什么没有阻止战争?
日本为什么会选择“民族切腹”?
东条英机:牢牢抓住多数灰色群体
立此存照:和军国主义同流合污的知识分子们
佐佐木八郎: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神风特攻队队员
一块纪念碑的故事:日本人为什么仇恨美国?
吉田茂:从“谋反分子”到“爱国者”
后记 站在思想和时间一边
近代日本大事记(1912—1945年)
作者介绍:
马国川,《财经》杂志主笔、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秘书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已出版《大碰撞》、《我与八十年代》、《没有皇帝的中国》、《重启改革议程》(吴敬琏、马国川合著)、《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看中国》、《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等作品。
《大碰撞》是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争论的作品,被评为“2006年十大好书”之一;《重启改革议程》荣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2013年),2016年出版英文版;《看中国》2017年出版韩文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读日本,问国运
——马老师,您现在在写哪些方面的书?
——1912—1945年的日本
——哇塞,这段历史太沉重了
——是的,越写越沉重
这是 2019 年 5 月中旬我和日本朋友小针健一的微信交流。小针是一个 20 多岁的小伙子,幼时随父母由中国东北移民日本。他是“明治维新探访之旅”的导游,中日双语俱佳,获得了旅游团友的好评。
这次文化旅游是湘财证券创始人陈学荣先生组织的。从 4 月底到 5 月上旬,我们一行 10 多人(著名历史作家唐浩明老师夫妇也参加了)在东瀛大地上行走。从鹿儿岛到长州,从京都到东京,我们追寻明治维新的史迹,探索一个后发国家崛起的秘密。 此行的中间点,是位于关门海峡边上的下关(又名马关),也就是1895 年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的所在地。当我参观“日清讲和纪念馆”时,历史风云都来眼底,太多感慨涌上心头,遂口占一首打油诗——
两百年来世事艰,伤心是近马关。
三千里外问国运,青史莫作等闲看。
是的,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近代以来的国运却如此不同,难
道不值得认真思考吗?
一
一位我所尊敬的前辈看过《国家的启蒙》书稿后说,这本书好像没有写完,应该写到日本战败。确实,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从 1853 年黑船来航、打开日本国门,到 1945 年日本彻底失败、无条件投降,是其轮现代化的完整过程:开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这是一个以成功始、以失败终的故事。《国家的启蒙》虽然多处指出,明治晚期的日本已经走上了歧途,但是毕竟没有将故事讲完。
在前辈的鼓励下,我开始追寻明治天皇去世后的日本发展轨迹。就像我和小针健一在微信交流里说的那样,这是一段“越写越沉重”的历史。如果说,明治维新是一首由低沉到高亢的英雄交响曲,那么从 1912 年开始的日本历史则是从充满希望的欢快节奏开始的,后来越来越混乱低迷,至 1945 年曲终之际,已经绝望哀痛,不忍听闻。
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大正时期的日本充满了向上的希望:国内建设蒸蒸日上,1910—1920 年经济增长 60%,民主运动不断发展,政党制度、议会制度迅速建设;国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跻身国际联盟四大常任理事国之列,主张人权平等和协调外交,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但是,就在国内发展、国际和平的背后,暗潮涌动,峥嵘时现。1929 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给日本带来巨大的打击,右翼势力开始膨胀,1931 年制造九一八事变,此后日本就像一艘巨轮突然掉头,逆流而行。从这时起的 10 年时间里,日本所有的举措看起来都好像是合情合理的,可是日本人正是在赞同,甚至欢呼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举措中走向了战争深渊。虽然有个别清醒者没有被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潮流冲昏头脑,但是大部分、包括知识精英都成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吹鼓手,推波助澜。许多人(特别是青年军人)确实不愿意假装看不见社会的不公,不愿意假装听不见民众的哭声,可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却将进灾难的泥潭。这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1941 年日本和美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 1∶26,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力比例为 1∶77.9。国力如此悬殊,为什么日本愚蠢到要与美国开战?其结果不但让世界遭受涂炭,也让自明治维新以来几代日本人奋斗得来的现代化成果毁于一旦。这种疯狂的“民族切腹”行为是怎么发生的?我认为,这是 20 世纪世界史的谜团。
更大的悲剧在于,1931—1945 年,在长达 15 年时间里,日本的战场在中国,为日本的疯狂行为付出代价的也是中国。本来,中国局势从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开始平静下来,此后10年各种建设颇有可观,但是日本挑起七七事变,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逆转了中国的国运。
当我写作《国家的启蒙》一书时,常常为中日两国面对世界冲击而做出的不同选择而感慨。当我写作这本《国家的歧路》时,更多的是悲愤。“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国运如此,夫复何言?有时绕室而走,心意难平。
二
1915 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尔斯坦·凡勃伦访问日本。这位以《有闲阶级论》而闻名的大学者对这个新兴国家颇有好感,他说自己看到了“日本人和西方人之间思想上的相似性”以及“心理的相同”。在他看来,科学和工业的推广导致了相似的文化价值和政治安排的出现,尤其是在像英国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因此他预言,当日本变得更加现代时,日本人将丢弃“旧日本的精神”,拥抱遍及世界先进国家的“理想、道德、价值和原则”。反过来,相近价值观的建立也会支持与欧洲和北美相似的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
一开始好像果真如此。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大正时期的日本积极融入世界主流文明。但是很快,凡勃伦的预言就完全落空,因为狂热的民族主义越来越控制了这个国家。毋庸讳言,对于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新兴国家来说,民族主义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但是一旦失去节制,那么民族主义就会反噬新兴国家。恰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没有比狭隘的民族主义更有害的东西了。”
在大正时代,日本政治多元化、社会多元化,但是进入20世纪 30 年代,这个国家的气质发生了变化。彼时的日本人被国家主义驯服,认为满足国家的需要是天经地义的,将国家利益置于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才是爱国的表现。强调忠诚于国家和毫不犹豫地为国捐躯,酿成一种盲目的民族主义。
盲目的民族主义可以蒙蔽国民的心灵,也可以蒙蔽国家的双眼。特别是在遭受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日本没有审视自己的问题,而是从外面的世界里寻找敌人。它也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西方。日本是傲慢西方的受害者,日本应该从西方的文化侵略和政治压制下解放出来,这种舆论成为主流。在明治维新时代被推崇的现代文明价值观和秩序,被轻蔑地贴上“西方”“资本主义”“物质主义”等标签。
盲目的民族主义让日本拒绝承认普世的价值观。它自暴自弃地退出国际联盟之后,成为文明世界的弃儿。日本不但没有反思,反而进一步鼓吹自己的特色,宣扬自己文化独特、制度优越,号称要“近代之超克”(克服现代性)、“超越西方”,仿佛全世界都应该学习日本。于是,政党政治、议会制度等现代文明被践踏,天皇制度被吹捧为世界好的政治体制,胆敢怀疑者就会被斥责为“非国民”,遭受打压。
法西斯主义思想家北一辉说,一旦将那些外国杂质清除干净后,一个复兴的日本就注定在民族国家交战的灾难中取胜,将会创建一个“伟大的革命帝国”。他的预言一部分是对的,因为,盲目的民族主义和狂热的爱国主义的合流,必然导致军国主义。可是,军国主义没有让日本“取胜”,反而将日本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跻身世界强国,给其他后发国家以巨大的鼓励。可是终它却自取灭亡,这难道是后发国家追赶现代化的宿命吗?当然不是。深入历史现场观察就会发现,即使是在历史转折点上,也并非只有一条道路可走,而是有多种选择。即使在珍珠港事件前夕,日本也完全有避免战争的余地。综观日本现代化的过程,这个国家似乎每向前迈进一步,就要立刻再倒退一步,甚至两步才行,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国家现代化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只有戒慎戒惧,才有可能避免歧途。作为后发国家,尤其要保持理性,不要被盲目的民族主义所左右。这就是近代日本的启示吧。
三
2016 年 11 月 9 日中午,我在东京日本桥附近的一家中餐馆边吃饭,边紧张地观看电视。当特朗普终以 306∶232 击败希拉里、当选第 45 任美国总统的结果公布后,我怅然若失。虽然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就已经进入多事之秋,但是我预感到,未来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大,世界会更加无序。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过去三年时间里,中国和世界变化之快之大,仍然出乎意料。
全球化遭遇挫折,民族主义涌动,民粹主义上升,威权主义和强人政治回潮,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战争危险冒头,甚至有“注定一战” 的舆论公然出现。世界越来越令人不安,也让有识之士对于未来表示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何以自处,如何面对世界?是继续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还是召唤民族主义,探索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这些都是不得不直面的重大问题。
如果说明治时期的中日两国可以对照而读,那么明治之后,它们就像在两条不同道路上奔跑的马车,渐行渐远,已经无法比较——日本面对的是初步实现现代化(尽管很不完善)后如何融入世界的问题,而中国面对的是如何追赶现代化的问题。不过,对于我来说,1912—1945 年的日本历史对于今天的中国似乎更有意义。因为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山重水复,一百多年以来穿越无数惊涛骇浪,中国这艘巨轮次逼近了“历史三峡”的出口。但是,如何防止和克服狂热的民族主义,融入世界文明,完成向现代国家转型,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化时代,如果失去世界视野和历史眼光,囿于本国,难免重蹈失败国家的覆辙。综观世界近代史,失败国家不是少数,而且有些国家还会在相同的地方栽跟头。因此,对于一个处于上升时期的新兴国家而言,更有必要以开放的心态,深入学习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中国至今仍然处在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历史延长线上,因为中国的现代化还没有完成。为了避免走弯路,就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歧路。在我看来,比起欧美国家,中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是日本。可是,21 世纪以来,特别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却笼罩在衰退的阴影里,骄傲情绪骤起,欧美遭到轻视,遑论“失去二十年”的日本。对于这个一衣带水的近邻,不管是其现实还是历史,我们都知之甚少。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补上这一课了!
每当我阅读日本之史,有句话总时时回荡在耳边:日本是中国的镜子,也是中国的鞭子。以日本为镜子,中国可以知道自己的进退得失;以日本为鞭子,中国可以让自己保持警醒。
是为序。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只要看一眼日本的战争能力,就会立刻对日本下决心与美国作战产生“日本精神正常吗”这样的疑问。
其实在战前,日本国内有许多“精神正常”的人。他们很清楚,日本根本就不是美国的对手。包括战争叫嚣最激烈的军队中,也不乏清醒人士。海军最清楚,以日本海军力量根本不足以与美国对抗。
……
当时日本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开战舆论,让政治家几乎没有退路。在1941年下半年,日本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的都是如下标题:《对日扮鬼,揭露美国之内心》《抨击美国执着的对日敌视》《美国已设定太平洋战争》《美国意识不变,这才是太平洋危机》《快看,美国反日之种种》……
和同期比较节制的美国媒体比起来,日本报刊上充斥着这种激烈的言论。
……
诚如英国思想家休谟所说:“任何专制政治其基础是人的意见。”再专制的政治,如果没有被统治者的最低限度的自发性协助是无法存在的。“不惜与美国一战”的社会舆论氛围,把日本政府逼迫到毫无退路的地步。日本政治家即使明知开战是自杀行为,也不敢违逆汹涌的民意。
……
吊诡的是,这种“不惜与美国一战”的社会舆论氛围,并不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而是日本政府自己一手造成的。
……
“媒体自由没有了,国民的眼睛和耳朵也就被蒙蔽起来了,也不可能形成公正、均衡的社会舆论。充斥在报纸、广播里的仇恨美国的宣传,将日本国民成功“洗脑”。日本国民认为,美国就是一个邪恶国家,包藏“膨胀的野心”,日本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被压迫”的整个亚洲而战,为了世界和平而战。
在没有民主的国家里,民众本来是“原子化”般存在的。就像著名思想家丸山真男分析战前日本民众时所说:“原子化的个人一般对公共问题不甚关心,但正是这种不关心往往突然转化为狂热的政治参与,也就是说他们为摆脱孤独和不安而焦虑,正因为如此,这种人才会全面归依权威主义的领导,会全身投入那种国民共同体、人种文化之永存这一观念所表现出的神秘的‘集体’中去。”
于是,原本“原...
在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团肩负三大使命: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取得德国领有岛屿(赤道以北),把废除人种歧视写入国际联盟盟约。前两个(都是不义的)使命都完成了,唯有第三项提案遭遇挫折。
100年前,种族不平等是世界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亚洲各国,深感欧美歧视之重。日本希望把废除人种歧视写入国际联盟盟约,据此解决美国排斥日本移民问题,进而获得与欧美国家平等的地位。显然,日本有借此成为与欧美大国平起平坐的世界级大国的私心,不过人们也不能因此否定日本提案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可是,牧野失望地看到,只有中国、巴西、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四个国家赞同日本的提案,英国、法国、秘鲁、希腊等国都表示反对,英国以及其自治领澳大利亚的反对尤为强烈。美国最初表示原则上同意日本提案,可是和会期间一度回国的威尔逊总统发现,美国国内舆论普遍持反对态度,认为人种问题属于内政问题,而日本的提案是干涉别国内政,并指责国内歧视其他国家人种的日本政府没有资格提出人种歧视废除案。于是,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在日本历史上,暗杀事件多如牛毛,明治时代的大村益次郎、大久保利通、森有礼等政府高官都是遭暗杀而死。但与以往的暗杀活动有本质区别,朝日平吾的暗杀是典型的法西斯恐怖行动。他不像从前一样只是针对某个具体人物或具体政策的推行者,而是针对整个日本体制而实施的行动。他并不了解安田善次郎,更与安田善次郎没有个人恩怨,只不过把他当作体制的代表,实行“天诛”,以此制造震惊朝野的效果,警告当权者改弦易辙。
……
这种法西斯恐怖行为并没有达到解决政治问题、“拯救”日本的目的。恰恰相反,刺杀事件只会将国策推向更激进的方向。因为时局没有转变,后来者又进行新的暗杀。财界害怕右翼的恐怖活动而开始为其提供资金,右翼和财界的媾和又进一步把日本推向军国主义,离自由宪政越来越远,直到最后将整个日本帝国推进二战的深渊。
……
事实上,作为年轻革命运动的精神导师,北一辉和财阀一时之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假如朝日平吾知道这个故事,不知道他是会哭,还是会笑。
石桥撰文指出,日本根本不存在对外战争的危险,所谓“1935年、1936年危机”是欺骗宣传,“说谎者最初也知道是在说谎,可是到最后自己也误认为这是真实的,这是一种心理作用。我认为现在日本到处嚷嚷处于非常时期也是这种心理作用在作怪”。他断言:“现在的日本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没有对外战争的危险。”
面对来自社会的质疑,海陆军发表声明,宣称“将严厉打击离间军民关系的行为”。一纸声明,让全国的媒体噤若寒蝉。只有石桥在《东洋经济新报》发表社论《让人遗憾的海陆军省声明》,指出这个声明本身就是“离间军民关系的行为”。石桥这样写道——
我国的一部分人有把发表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言论的人称为“卖国贼”的不好习惯,陆军省和海军省做出的声明中也有这样的内容,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军部、政党、财政界以及其他所有的国民都要互相尊重和理解对方立场,倾听各自的主张,然后做出冷静判断,这才是国家舆论统一和军民大团结的唯一之途。
可惜,理性的声音已经难以阻止军部在法西斯大道上狂奔。1934年10月2日,陆军省新闻班发行《国防的布义及其强化之建议》,开头就说“战斗是创造之父、文化之母”,进行赤裸裸的战争煽动。这个小册子总共发行了16万册,被散发到社会各界,报纸也对此进行大规模报道,引起了轰动。
“右翼势力要求日本与德国结盟,同时在国内鼓动反英运动。面对这种社会鼓噪,石桥湛山再次站出来,成为唯一说“不”的人——
随着日德意军事同盟主张占据上风,有人用明治时期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恐英论、软弱论、缺少自重论等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但是,他们没有察觉到自己在议论这些的时候,不知不觉被媚态心理支配而已经快要失去自主精神了……我希望他们不要随感情胡乱辱骂外国,这其实就是媚态外交的反面。记者对先前风靡全国的反英运动持反对态度。超越政策范围,对英国的国体、英国国民的品性,甚至对英国的历史发动攻击,就算英国是敌人,这也太无礼了,眼光过于短视。(言论报道的自由)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各种意见和报道不断被提供到国民面前,从而依靠这些来培养他们的批判能力,纠正其偏见,形成公正、均衡的社会舆论。
自明治末期以来,日本就流行“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论调。戈培尔有一句名言:“人民大多数比我们想象的要蒙昧得多,所以宣传的本质就是坚持简单和重复。多年的“简单和重复”之后,日本国民普遍相信,那块远离日本本土的土地是日本不能失去的“生命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官方更起劲地重复这种谬论,许多评论家也加入到辩护的行列中,千方百计地为日本的侵略炮制理论依据。他们认为,“日本在满蒙有着特殊的权益和地位”。其论据要么说,“满蒙是日本十万生灵换来的‘圣城’,日本民族感情的源泉,明治遗业的象征”。要么说,“满蒙是日本实力发展后人口过剩的天然移民区,粮食和工业的供应地及商品市场,为上天予日本之良土”。
……
室伏高信从经济角度指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不过是一个骗人的手段,由日本财阀、军阀及企业家所垄断的满洲对一般的日本国民并无利益。军国主义者推行的侵占满洲的所谓“积极政策”,只能给民众生活带来沉重负担。
……
“伟大的国民应对于他国有宽容,也应当严肃地对待其自身。只有反省自己的国民,才真正不愧为伟大的国民。一切伟大的行动,仅是从反省自己而生。”
……
七七事变之前,室伏高信还与胡适书信往来,讨论中日关系的出路。胡适对他说:“我虽然是个自由主义者,但是我们这样的自由主义者已经成了少数了。”不过,和胡适不同的是,室伏高信并不是一个始终如一的坚定的自由主义者,尤其是面对西方文明时,他的国粹主义的思想就开始暴露。他在给胡适的信中批评西方文明,呼吁中日两国的知识分子携手合作,“努力拥护东方的自由,东方的遗产与东方的文化,进而将世界史的舞台迁到我们东方的世界上来”。
悲剧就在于,这种东方主义和国粹主义很容易和军国主义思想同流合污。事实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室伏高信就转而赞美这场侵略战争,战后还遭到了开除公职的处分。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历时多年,访问日本各大高校和博物馆,参阅了详实的历史资料,通过细腻的笔触,为读者重新呈现了一个曾经充满希望的新兴国家走向战争的历史进程,并从政治家、企业家、军人、文学家等角度、分层次阐述了日本走向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同时书中也有作者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与点评,并与中国情况进行对比,试图从日本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供给中国读者一些启示和借鉴,是值得珍藏的经典图书。
书籍介绍
1912年,随着明治天皇去世、大正天皇登基,日本开始出现宽松的社会环境,民主主义运动高涨,实现了普选制和政党内阁制。另一方面,军部和右翼势力暗流涌动,最终在1936年酿成了“二二六事件”。从那时起,日本迅速滑向法西斯主义,先是侵略中国,而后向英美宣战,结果不但给世界造成灾难,日本自身也几乎被战争毁灭。本书通过描写1912—1945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勾画了一个曾经充满希望的新兴国家如何走向战争的历程,也分析了日本走上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一书的续集,这两本书完整地呈现了近代日本帝国开国—崛起—膨胀—毁灭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完整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故事。日本走向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了解这段历史,对于认识日本、认识后发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今天的中国也仍然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名人推荐
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结合,把明治维新开启的日本现代化进程导引入军国主义的歧途。这造成了20世纪亚洲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也使好几代日本人增进国家现代性的成果毁于一旦。近代日本走过的弯路,值得仍在致力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引为鉴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从明治维新到军国主义,日本的案例表明,一个国家的历史会走上匪夷所思的歧路,一个民族的命运会发生始料不及的逆转,此中的教训值得深长思之,本书作者承担起了一个思想者的责任。
一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周国平
从历史中读出教训和警戒,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却是治史者良心和良知的体现。仅此一条,便构成推荐本书的充分理由。
——厦门大学退休教授 易中天
可以说,明治维新是社会转型成功的典型,使落后的日本迅速崛起。然而,日本后来的巨大灾难,恰恰又是明治维新种下的种子。这种成功的灾难,尤其值得重视、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
一场近代化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堕入国家主义的向外扩张的深渊?马国川先生以他敏锐的目光和生动的文笔,警示我们:一个以富强为核心而崛起的国家,倘若在文明的选择上走错了路,将是万劫不复之民族灾难。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许纪霖
100年前,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是一个经济蒸蒸日上、社会充满希望的新兴国家。这之后它为什么会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回首1912—1945年这段日本历史的轨迹,《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一书带给人们深思和警醒。
——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钱颖一
日本是一个谜。这个人口只有我们1/10,土地只有我们1/26的岛国,为什么能够创造那么多的世界奇迹,又为什么会干出那样惨绝人寰的罪行?知识分子在其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为我们揭开谜底提供了许多思考的线索。
——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教育家 朱永新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帝国迷失了方向,在邪路上越走越远,终至毁灭。用“鸟之眼”俯瞰,用“虫之眼”体察,用既理性又感性的文笔生动地展现这段云诡波谲的历史,是本书的特点,也是它的吸引力之所在。
——财经作家 吴晓波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情节曲折(407+)
- 图书多(317+)
- 无颠倒(149+)
- 方便(446+)
- txt(456+)
- 好评(233+)
- 体验满分(367+)
- 四星好评(557+)
- 收费(472+)
- 一星好评(487+)
- 差评少(433+)
下载评价
- 网友 瞿***香: ( 2025-01-16 07:09:06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寇***音: ( 2025-01-18 02:20:42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芮***枫: ( 2025-01-13 12:32:02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林***艳: ( 2024-12-24 01:28:03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曾***玉: ( 2025-01-16 19:09:1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沈***松: ( 2024-12-31 03:03:39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后***之: ( 2024-12-31 10:08:32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国***芳: ( 2025-01-16 02:57:45 )
五星好评
- 网友 融***华: ( 2025-01-05 21:10:26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菱***兰: ( 2025-01-03 04:56:39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石***烟: ( 2024-12-24 18:58:43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2013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趋势权威试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现货【外图台版】Crafting humans:From Genesis to Eugenics and Beyond / 台大出版中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金色河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室内设计师(Vol.41新生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戏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C# 8.0核心技术指南 C#语言编程入门 C# 语言特性 .NET Core 3.x C# 8.0和.NET Core 3.0编程程序开发教程书籍 凤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窥探上帝的秘密——量子史话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3D视觉奇观-动物零距离·奇特的两栖爬行动物(开启发现之旅,畅游科普世界。本套书采用3D图片、折页结合的形式,为读者呈现多幅巨大的立体画报。只要戴上眼镜,就能享受震撼的自然世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自动扶梯运行与维保 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Protel 99SE 电路设计与应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