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墨菲定律(完整全译本,心理学界扛鼎之作。破除职场、处世、情感中的心理魔咒,附赠思维导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乌合之众+墨菲定律(完整全译本,心理学界扛鼎之作。破除职场、处世、情感中的心理魔咒,附赠思维导图)精美图片
》乌合之众+墨菲定律(完整全译本,心理学界扛鼎之作。破除职场、处世、情感中的心理魔咒,附赠思维导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乌合之众+墨菲定律(完整全译本,心理学界扛鼎之作。破除职场、处世、情感中的心理魔咒,附赠思维导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1814746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
  • 页数:288
  • 价格:39.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23:09:45

寄语:

读懂生活真相,破除心理魔咒。了解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大师级作品,讲透政治、经济与管理的心理学巨著!告别焦虑、压抑、纠结、孤独,附赠思维导图


内容简介:

本套装收录《乌合之众》《墨菲定律》。其中《乌合之众》是一部讲透政治、经济、管理的心理学巨著,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全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作者在书中以预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间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民主革命等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书籍目录:

《乌合之众》

1902年作者序言   01

引言 群体的时代 001

卷 群体的心理

章  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群体思维  013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027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055

第四章  群体信仰的宗教形式  069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章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间接成因  079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成因  103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式  119

第四章  群体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145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章  群体的分类  161

第二章  所谓的犯罪群体  167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175

第四章  选民群体  185

第五章  议会  199

《墨菲定律》

一章 无所畏惧,因为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坏运气:是命中注定还是暂时“水逆”? 003

好运气:一场漫长等待后的空欢喜   006

只要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   009

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就有可能被做错  012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015

永远不要放弃重来一次的机会   018

第二章  积极情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力量

投射效应:心中有光,自然能看到出口   023

酸葡萄效应:生活很苦,但乐观很甜   026

洛克定律:专注于改变有可能改变的事情   029

卡瑞尔公式:平静接受坏,理性追求好   032

第三章 认识自我,解除自我蒙蔽的错觉

镜中我效应:镜子中的真实与虚无 037

焦点效应: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041

过度自信效应:有种失智叫作“聪明反被聪明误” 045

沉锚效应:错误思维定式的连锁反应  049

巴纳姆效应:有种角色定位叫“对号入座”  053

自利性偏差:我的成功是必然,别人的成功是偶然 057

第四章  放下焦虑,逃过概率下的必然

心理账户理论:失去的痛苦比获得的快乐更强烈  063

跳蚤效应:人生不设限,能力无上限   066

约拿情结:勇于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一切  069

杜根定律:自我实现的预言 071

第五章  摆脱惯性,结束一错再错的循环

沉没成本效应: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077

马太效应:在试错中获得持续成长   080

马蝇效应:主动刺激,让压力转化为动力  083

飞轮效应:优先去做内心抗拒的事情  087

习得性无助:认输的心态预演着下一次的失败   091

第六章 懂得知足,越在意的就越容易失去

幸福递减定律:欲望与幸福的此消彼长关系 097

贝勃定律:好好珍惜,毕竟得来不易   101

机会成本:换一个人就会更好吗?  104

布里丹毛驴效应:爱情面前切记不要犹豫不决 107

史华兹论断:各不相同的幸福与不幸 110

第七章 保持淡定,从容面对人生坎坷风雨

踢猫效应:坏情绪是传染力z强的“病毒” 115

刺猬法则:捍卫心理空间是人性本能 119

禁果效应与沙漏定律:越禁越诱惑,越紧越抗拒 122

破窗效应:把小分歧解决在萌芽状态 125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负能量才能轻装上阵 128

鳄鱼法则:不要总是关注舍弃时的痛苦 132

第八章 善于经营,别让爱情于琐碎中消磨殆尽

晕轮效应:那些被选择性忽略的情感细节 137

内卷化效应:若要相爱经久不衰,切勿相处经久不变 140

皮格马利翁效应:亲手调教出一个完美恋人 144

稀缺效应与蔡加尼克效应: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147

相悦法则:喜欢是一个“礼尚往来”的过程 150

里德定理:再感人的偶像剧反复观看终会索然无味 153

第九章  掌握技巧,方法不对则努力白费

贝尔纳效应:化繁为简,专心做一件事 159

手表效应:明确目标与标准的性 162

瓦拉赫效应:与其补足短板,不如经营优势 166

蘑菇定律:年轻人应该学会忍耐和坚持 169

二八定律:把时间和精力投到关键要素上 172

奥卡姆剃刀原理: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做事方法 175

第十章 创业不易,认清自我和现实很重要

路径依赖法则:份工作决定人生方向 181

布利斯定理:充分计划才能降低失败概率 184

羊群效应与毛毛虫效应:“从众”和“盲从”的临界点 187

多米诺骨牌效应:千万不要败在步 190

彼得原理:将每个人都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 193

第十一章  做好防范,坦然应对突发状况

青蛙效应:警惕量变引发质变 197

棘轮效应:不要抵制突破现有舒适区 200

鲶鱼效应:危机感激发无限潜能 203

鸵鸟效应:主动出击,危机变契机 205

应激机制:早做打算,多做打算,做坏的打算 207

第十二章  沟通开端,印象至关重要

首因效应:打破陌生,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213

近因效应:决定熟人关系发展方向的后印象 216

自重感效应:高价值展示让你备受瞩目 218

登门槛效应:不要急于求成,慢慢走进对方内心 221

曼狄诺定律: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所有场面话 224

古德曼定律:适当沉默,反而提升沟通效果 227

第十三章  发现相似,友情升华的基础

海潮效应: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 233

名片效应:有意识地与对方产生共鸣 236

多看效应:增加曝光度,提升好感度 239

改宗效应:讨某人喜欢,可反其道而行之 242

囚徒困境: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z大化 244

互惠关系定律: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 247

第十四章 允许不同,友情长久的秘诀

路西法效应:是敌是友,只差一步之遥 253

框架效应:出现分歧,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256

阿伦森效应:给别人带来挫败感的人不受欢迎 260

虚假同感偏差:停止以己度人,尝试换位思考 264

超限效应:走出物极必反的误区 267

承诺一致性原理:温柔地改变他人的想法 270


作者介绍:

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而闻名于世。早年在巴黎学医,后来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完成了多本人类学和考古学著作。晚年开始研究心理学,并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写下了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如《乌合之众》《民族演变的心理法则》《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

李洁,心理学爱好者,自由作家,畅销书作者,致力于青少年性格优化重塑,在多家报刊开设情商管理专栏。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心理学界扛鼎之作,完整全译本,随书附赠思维导图,快速理清全书思路。

2.翻译家原版直译,弗洛伊德、荣格、罗斯福一致推崇之作!鸡汤泛滥的年代,我们只读经典!

3.勒庞是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乌合之众》永不过时,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从业者! 

4.我们都是群体行为的盲从者。《乌合之众》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入选《世界报》评选的“改变世界的20本书”。

5.《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经典巨著。读它的人,不仅改变了命运也改变了世界。

6.《乌合之众》是一本颠覆你认知的书!百年来数次遭禁,成功预言了两次世界大战等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7.无往不利的黄金定律和生存法则,破除职场、处世、情感中的心理魔咒。

8. 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影响世界70多年。

9.勇于面对生命中的所有未知,让你告别焦虑、压抑、纠结、对立,孤独、恐惧、矛盾、绝望,重建自信。

10.读懂生活真相,改变人生命运。让你醍醐灌顶,绝处逢生,从思想上脱胎换骨。

书中名句

1.不管他是谁,只要他是一个群体,那么他们就拥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集体心理。

2.在群体之中,任何理性思维和逻辑统统都是不存在的。

3. 群体对于这样一个事实视若无睹,他们永远只看到他们认为得或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

4.一个人处于群体中的时候,他的感情、思维和行为与独处时迥然不同。

5.大凡事情一旦涉入到情感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消失了。

6.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法律,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天然就是合理的。

生活中的墨菲定律

 

1.当你拨错一个电话号码时,你很少会听到忙音。

 

2.若一个人对你说不是钱的问题,那一定是钱的问题。

 

3.所有人都同意的事,这事一定是错的。

 

4.你爱上的人,总是不爱你;爱上你的人,你偏不爱他。

5.永远不要做预测,如果你错了,没有人会忘记;如果你对了,没人会记得。

  

6.排队时另一排总是比较快,当你跑到另一排时,原来排的那一队就会移动地比较快。


书摘插图

一章  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群体思维

什么是群体/群体是由什么构成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的构成/聚集在一起的众多个人,是否就能够构成一个群体/一个群体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进入一个群体,他的个人的思想感情是否会发生变化/他们的个性是否会消失/支配群体的因素是无意识的/智力的下降和感情的变化/变化的感情,会比个人的感情更好,也可能变坏。

从通常意义上理解“群体”,指的是一群个人聚集在一起,不管这些个人都有什么样的职业,也不管他们的民族、性别是否相同,也不去考虑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他们走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群体。

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这个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相反它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组成群体的个人才会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与群体中的个人的具体特点是不同的。那么这个特点是什么呢?我们这样解释,聚集成一个群体的人,个人的感情和思想会向着一个群体的方向发展,他们会有一个相同的指向,而且,处于群体中,他们的自觉性、个性消失了。这个群体的所有人都有了一种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肯定是暂时的,但是很明显,这群人所表现出的状态,有着很强的、很明确的特点。

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些人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性的群体。换个说法,就是形成了一个心理群体,而这个群体是受整个群体的精神统一定律支配的。

大家肯定知道这一点,一群人偶然站在了一起,而且他们彼此间没有任何关联,就比如一千个人同时站在广场上,或者某个公共场所,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相同的目的或者明确的目标,他们仅仅是站在了一起。对于这个事实,并不能让他们形成一个群体,不能形成一个组织化的群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人根本就不算一个群体,他们没有群体的特征。想要形成群体,必须存在一个特定的前提条件。

我们上面所说的,个人的自觉的个性消失,并且感情和思想要和其他人一起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这是想要组成群体的个人所必须表现的特征。我们只是说要这些人有这样的特征,并不是说要他们必须站在一起,必须聚在某一个场所。比如有这样一个特定条件,在国家政策或者国际大环境下产生的某种感情,这种感情会影响成千上万的个体,让他们都具备心理群体的特征。此时他们并没有聚集在一起,可是再次出现一个小的条件或者某个事由时,他们便会迅速聚集在一起,满足心理群体必要的条件,形成一个心理群体。有时候五六个人就能形成一个心理群体,但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数千上万人聚集在一起,同样不能形成群体。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想要让整个民族聚在一起,几乎是不可能的,它涉及太多的个体。如果出现一种霸道的感情的影响,它同样会变成一个心理群体。

心理群体一经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就会拥有一些暂时性的但又非常明确的普遍性特征。除了这些普遍性的特征外,它还会具有另外一些附带产生的特性,这些特性的具体表现会由于组成群体的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它的精神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对心理群体进行合适的分类。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的话,就会有这样的发现,一个异质的群体(也就是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会很容易表现出与同质群体(也就是由大体相同的成分,比如等级、阶层或者宗派而组成的群体)相似的特征。但除了这些相似的共同特征外,他们还会具有一些不同的自身特点,从而用以区分这两类群体。

不过,在深入研究这些不同类型的群体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如果让博物学家从事这项研究工作,他们总是会选择先研究一个科的全体成员的共同特性,然后再将研究扩展到将该科所包含的属、种区别开来的具体特性。同样,我们接下来的研究也会借鉴这种方法,将研究开展下去。

事实上,对群体心理是不易做出精准的描述的,因为它的组织在种族和构成方式上都有所不同,而且,用以支配群体的刺激因素也在性质和强度上各有不同。同样的,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也会面临同样的困难。一个人,走完自己一生的整个旅途,性格始终保持不变的情况,一般只有在小说或者电视里才会出现。也就是说,只有环境实现了单一性,才有可能造成性格的明显单一性。在我的其他著作中可以看到,一切的精神结构都会包含各种不同性格的可能性,而环境的突然变化,就会使得这些可能性表现出来。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法国国民公会中,那些原来很谦和的公民为何会成为后来野蛮的成员。在正常的环境下,他们是一些平和的公证人或者善良的官员。而风暴过后,他们依然会恢复平常的性格,是一些安静并且守法的好公民。拿破仑就在他们中间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恭顺的臣民。

我们没法做到对群体强弱完全不同的组织程度进行全面研究,那会是很大的工作量,这里我们只专注于研究那些已经达到完全组织化程度的群体。这样,我们的主要研究就会看到群体终可以变成什么样子,而不是他们一成不变的初样子。只有组织化达到一定的发达阶段,种族不变的那些主要的特征才会出现某些新的特点,赋予新的意义。到了这个时候,集体的全部感情思想所展现出来的新的变化,就会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展现出来。也就是只有达到这样的状态,前面说过的群体的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才有可能产生有意义的作用。

在群体的心理特征研究中,有的特征可能与完全孤立的个体没有什么不同之处,而另外一些特征则完全是群体才会有的,也就是这些特征只有在群体中才可以被看到。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这些特征,并且逐渐揭示它们存在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一个心理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令人吃惊的特征主要如下: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有很多,但不管是谁,不管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选择、智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是相同还是完全不同,但有一个事实是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相应地就会产生一种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使得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行为变得同自己单独一个人时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若不是存在于一个群体之中,有些感情念头是不会在某个人身上发生的,或者说不会付诸行动。心理群体可以说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异质成分组成的,当这些异质成分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新的存在,从而构成一个新的生命体,进而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与他们个体时所具有的特点存在很大差异的。

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过,在形成一个群体的所有人群中,并不存在这些人群的总和以及平均值。但我们的研究实际表现出来的结果却是不同的,一个群体是由于产生了新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组合,就如同某些化学成分放到一起会发生反应形成一种新的化学物质一样,新的组合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不同于使它形成此群体的个体特性的。

事实上,组成一个群体的个人是不同于完全孤立的个人的,这个不难证明。但是要找到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想继续研究这些原因的存在,我们就不能脱离现代心理学已经确认的一个真理:无意识现象不但存在于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存在于智力活动中,并发挥着一种完全压倒性的重要作用。与精神生活中存在的无意识因素相比较而言,有意识因素其实只发挥着很小的作用。就连细心的分析学家和敏锐的观察家,也只能找到很少一点可以支配他行为的有意识的动机。我们有意识的动机,主要是受遗传影响造成的无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的产物。这个深层心理结构中,包含着无数的世代相传的共同特征,也就是这些共同特征,展现了一个种族先天禀性的存在。在一些可以说明原因的行为背后,必然隐藏着我们无法说明的原因。也可以说,我们大多数的日常行为,都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一些隐藏的动机所造成的结果。

种族的先天禀性是由无意识构成的。在无意识方面,属于该种族的个人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而造成他们之间有所不同的,主要是他们性格中存在的那些有意识的方面,比如教育的结果,重要的是他们独特的遗传条件。事实上,人们在智力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但在本能和情感方面是很相似的。在宗教道德、政治、爱恨情仇这些属于情感领域的每件事情上,就连z杰出的能人异士也无法做到比凡夫俗子高明多少。但从智力水平上说,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与他的车夫相比,就可能会存在天壤之别,而性格差异却几乎无异。

这些普遍存在的性格特征,主要受我们无意识的因素所支配。一个种族中,大部分普通人可以说在同等程度上都具备这些特征。也可以理解为,正是这些特征的存在,成为一个群体的共同属性。在集体的心理中,个人的才智是被削弱的,个性也同样被削弱了。也就是异质性被同质性吞没,无意识的特性品质占据了上风。

一个群体一般情况下只有很普通的品质,这也是它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完成需要高智力的工作。对于涉及普遍利益的重要决定,一般是在由杰出人士所组成的会议上做出的,但是各个行业的专家事实上并不比一群蠢人的决定更加高明。事实上,他们在通常情况下,也只能用普通人生来就有的平庸才智来处理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可以说,群体中可以累加的一般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我们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群体,那整个世界并不会比伏尔泰更高明,相反,伏尔泰可以说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如果像上面说的那样,群体中的每个个人只是把他们拥有的共同的寻常品质集中在一起,那么这个群体所拥有的只能是明显的平庸,而无法创造出新的特点。那么我们早提到的一些新的特点,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呢?这便是我们接下来要真正研究的问题。

对这些为一个群体所独有、孤立的个体并不具备的特点,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是很多的。个原因,仅仅从数量上考虑的话,群体便会比个体拥有一种势不可当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群体发泄自己本能的欲望。而如果是独立的个人,他是不敢发泄某些欲望的,只能加以限制。当处于群体中时,某个个人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念头:群体不同于个人,是个无名氏,是不需要同个人一样承担责任的。有了这样的念头,那些约束着个人不敢发泄欲望的责任感就彻底消失了。

第二个原因是传染现象的存在,也是对群体的特点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决定着一种接受性的倾向。传染实际上是一种现象,我们很容易辨别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但要解释清楚这种现象却不容易。我们可以把传染这种现象看作一种催眠的方法加以研究。在一个群体中,每一种感情和行为都是具有传染性的,这种传染的程度足以使每个个人随时可以准备好,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掉自己的个人利益。这种倾向是与他的天性相对立存在的,如果不是因为存在于群体之中,他是不会具备这样的倾向和能力的。

对于第三个原因,也是决定群体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同孤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特点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个原因便是易于接受暗示,这个原因是上面第二个原因互相传染所造成的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近的一些心理学来解释这种现象。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我们已经知道,经过不同的过程,群体中的个人会被带入一种状态,使他失去独立的人格意识,并且他对将他带入这种状态的人唯命是从,不会想着再去改变,这就使他会做出一些与自己的习惯和性格非常矛盾的举动。通过长时间的细致观察,似乎已经可以做出这种证明:孤立的个人如果长时间融入群体活动,不久之后就会发现,他进入了某种状态!使他进入这种状态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群体发挥了催眠影响,或许是一些连我们也不知道的原因,表现得非常像一个人在催眠大师的催眠下,进入被催眠状态,进入迷幻状态。这个被催眠的人大脑意识已经麻木,他的神经中枢被催眠大师控制,他变成一个无意识的奴隶,他的意志和辨别力荡然无存,他的感情和思想不再受自己支配,而是听从催眠大师的差遣。

或许,处于心理群体中的个人,他所处的状态和这个相似,他已经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像被催眠了一样,一些自主的能力遭到破坏,但是另一些特殊的能力却得到了强化和提升。在群体的某个暗示下,他会突然非常冲动,一定要采取某个行动。相比被催眠的人的冲动性和群体中的这种冲动,群体的冲动更难以让人抗拒,这是因为处于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冲动,在彼此的影响下,这种冲动的力量更加强大。而且在群体中,想凭借个性的强大来抵抗这种冲动,这种人是寥寥无几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个人逆着群体的意识而行动。充其量说,这种人的行动只会因不同的暗示而改弦易辙。举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一句悦耳的话,或者一个被及时唤醒的形象,有可能阻止一场群体性的血腥暴动。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知道,群体中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无意识人格的强势,有意识人格的消失,通过暗示和相互传染的作用,人的思想和感情会向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并且会立刻将这种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这个人便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自己的意志受别人控制的玩偶。


前言

在这一本书里,我们主要研究群体心理。

每个种族的每个人,因为遗传的原因,会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种族的气质便是由这些特征合在一起构成的。这些个体中的某些人,出于某个目的,就会聚集在一起,变成一个群体。我们可以通过聚集在一起这件事观察出,这个群体除了具有原先的种族特征外,同时还具有新的心理特征。与种族特征相比,这些特征有时候会有非常大的不同。

在各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历年来,有组织的群体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种作用现在却表现得为重要。目前这个时代,所有特征中重要的一点是,个人有意识的行为,会逐渐被群体无意识行为取代。

我用纯科学的方式,针对群体所引起的较为困难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换句话说,我所做的研究、付出的努力,只考虑方法,各种意见、教条、理论对我是没有影响的。我深刻地相信,这是发现少数真理的方法。当我们所讨论研究的问题,是大家都在讨论,而且众说纷纭的时候,情况就更是如此了。一些科学家想努力澄清一些现象,那么他就不会管澄清的这些现象,是否会触及某些人的力量。有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阿尔维耶拉,他在近的一本著作中说过,他不属于当代的任何学派,有时候他就会发现,他和这些派别的各种理论都是不同的。我希望这部新的著作也适用于这样的理论。如果属于了某个派别,那就必然要相信这个派别的一些偏见,还有那些先入为主的意见。

不过我还是要向读者说明一下,对于我的研究,为什么猛然看上去,会发现一些难以接受的理论。比如我指出一些群体,即使组成这个群体的人是杰出人士,指明这个群体的精神恶劣,但在这之后,我仍然会断定,就算存在这种低劣性,可是如果干涉他们的组织,依旧会非常危险。

这是因为,通过细致地观察历史事实后,所有的观察都在向我证实一件事,社会组织是复杂的,就像一切有生命的个体一样,让它们突然发生某种变革,我们的智力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大自然有时候会采取一些激烈的手段,但是这种方式却不是我们想要的方式。从这方面看,足以说明,对重大变革的热衷,才是一个民族的致命威胁。不管这种变革在理论上多么出色,只有它能够立刻改变一个民族的气质,才可以说它是有用的。但是,拥有这种力量的,也只有时间。人们的本性,会使人们受到各种各样感情、思想和习惯的影响,我们的性格外在表现在法律和制度上,是我们性格的需要。而法律和制度是性格的产物,那么反过来,法律和制度自然是不能改变性格的。

研究社会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民族,在研究过程中是分不开的。以哲学的观点来看待这些现象,它们似乎有着的价值,但实际上,它们有的仅是相对价值。

所以,我们在对一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时候,必须要分清先后顺序,而且要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会看到,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教诲,经常是相反的。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材料,就连自然科学的材料也同样适用。从真理的角度看,一个圆或者一个立方体,都是由确定的公式,加上严格的定义,从而形成不变的几何形状。可是如果从印象的角度看,这些几何图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变化。再者,如果从透视的方面看,这些几何又有了变化,立方体可以变成方形,再换个方向,又会变成圆形。而圆形则可以变成椭圆,也可以变成直线。这些形状都是虚幻的,但是,考虑这些虚幻的,反而比它真正的几何形状有意义,因为只有这些虚幻的形状,才是我们能看到的,能用照相机记录的,能够通过绘画描述下来的。所以这样看来,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的真理要多得多。如果只谈准确的几何形状,那么对自然就有可能存在歪曲,就会让它变得难以辨认。我们可以这样进行一下设想,如果这个世界的人对物体只能进行复制或者翻拍,没有办法实际接触它们,那么对物体的形态,他们就很难形成正确的看法。更进一步讲,如果只有少数有学问的人能够掌握关于形态的知识,那么这种形态就不会有多少意义了。

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哲学家,要时刻记住这一点,这些现象不仅有理论价值,更有实践价值,而且只有实践价值与文明的进化息息相关,这种价值才是重要的。对这个事实有了认识,那么在开始的逻辑强硬地让他接受某个结论时,他所采取的态度就会非常谨慎。

让他采取类似保留态度的原因还有一个,社会事实是非常复杂的,想要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想要预见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带来的后果,那就更不可能了。除此之外,在我们能够看见的事实背后,还隐藏着数不清的原因。我们可见的社会现象的产生,可能是某些很大但又无意识的机制的结果,可是我们能够分析达到的范围却不满足这种机制。我们可以做个比喻,将我们能够看得见感觉到的现象比作水面的波浪,这些波浪是海洋深处某一个湍流的外在表现。就群体而言,它们的大多数行为,在精神上,都表现出了一种很独特的低劣性质,在其他的行为中,又好像有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他们,古代的人会叫它命运或者天意,而我们则把他们视作亡灵的声音。对于他们的本质,我们虽然不了解,但是对于它们的威力,我们却不能忽略。在民族的内心深处,有时候会感觉有一种持久的力量在支配他们,比如,比语言更复杂、更有逻辑、更神奇的事物是什么?这个产物其组织程度让人赞叹,也只能是来自群体无意识的禀赋。有学问的人,以及有名望的语法专家,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是指出一些规律——那些支配语言的规律——但要是创造规律,他们不可能。就算是伟人的思想,我们能说那完全是由他们头脑产生的吗?显然不能,这些思想确实是从一个独立的头脑中产生的,但也是基于群体的禀赋。

毫无疑问,群体总是无意识的,但是,它们强大力量的秘密也许就隐藏在这些无意识之中。在自然界,一些生物的行动完全受本能支配,但是这些行动的复杂性却是令我们惊叹的。理性只是较晚的人类才有的属性,并且还不够完美,还不能揭示无意识的规律,理性想要站稳脚跟,还需要未来很长时间。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无意识作用很大,而理性却没什么作用。无意识起着作用,但是以一种人不知道的力量方式。

如果我们想要待在安全的范围内,不借助模糊的猜测和没有任何用处的假设,而是用科学的手段取得知识,其实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留心关注那些我们接触的现象,并且所有的思考只针对它。通过这些思考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成熟的,因为在我们接触到的现象背后,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现象,或者隐约能够看到的现象。


书籍介绍

作者从自我提升、情感关系、职场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详细叙述了那些深刻影响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定律或法则,比如,改宗效应、刺猬法则、自立性偏差等。书中的内容既有趣又实用,能帮助读者真正理解生活中令人疑惑不解的现象,切实改变人们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而对未知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愉快的找书体验(161+)
  • 四星好评(185+)
  • 体验好(245+)
  • 图书多(99+)
  • 速度快(89+)
  • 实惠(589+)
  • 书籍多(109+)
  • 中评多(106+)

下载评价

  • 网友 方***旋: ( 2025-01-16 21:11:3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国***芳: ( 2024-12-30 22:49:03 )

    五星好评

  • 网友 宫***凡: ( 2024-12-21 19:02:06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寇***音: ( 2025-01-15 16:49:34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訾***雰: ( 2024-12-26 09:52:3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温***欣: ( 2025-01-14 06:41:04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濮***彤: ( 2025-01-11 00:45:1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国***舒: ( 2025-01-19 08:10:36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谭***然: ( 2025-01-10 03:42:43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郗***兰: ( 2024-12-23 23:35:53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饶***丽: ( 2024-12-26 08:24:4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益***琴: ( 2024-12-29 09:50:0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堵***格: ( 2025-01-12 20:33:20 )

    OK,还可以

  • 网友 师***怡: ( 2025-01-15 16:33:4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