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增订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增订版)精美图片
》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增订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增订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268286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1
  • 页数:630
  • 价格:108.1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9 23:01:25

内容简介:

作者首先以中晚明阳明学的核心人物王龙溪为取样,全面、彻底地考察其哲学思想,进而扩展到中晚明阳明学的整体脉络,探讨其思想内涵与发展线索,既进行专精深细的个案研究,又以问题为中心条分缕析地把握阶段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并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机结合,从而使中晚明阳明学丰富的思想内容获得了深入清晰的展示。本书资料详实,尤为突出的特点是思想讨论的深入,理论分析能发前人所未发。在所处理的课题范围内,本书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给人以深刻印象。本书有台湾学生书局2003年的繁体字初版以及北京三联书店2005、2015年的简体字版。2023年上海三联书店的这一版是迄今为止校订最为精良的一个版本。


书籍目录:

目录

增订版序 陈来 /1

序 陈来 /1

自序 /1 

导论 /1

一 意义与对象 /1

二 目标与取径 /5

 三 线索与脉络 /11

王龙溪的良知观 /20

一 思想渊源 /20

二 良知之“无”与“有”/28

三 良知与知识 /40

四 见在良知 /59

五 作为信仰对象的良知 /69

王龙溪的致良知工夫论 /81

一 阳明工夫论的重点与问题 /81

二 先天正心之学 /87

三 一念工夫 /113

四 先天工夫的评价 /134

王龙溪的四无论 /155

一 四无论的提出 /155

二 四无论的涵义 /167

三 四无论的定位 /191

王龙溪与佛道二教 /210

一 龙溪与佛道二教的因缘 /211

二 龙溪的三教观与自我认同 /231

三 道教思想的判摄与融通 /252

四 佛教思想的判摄与融通 /278

 

中晚明阳明学的本体与工夫之辨 /298

一 良知异见 /299

二 究竟工夫 /321

三 知识之辨 /338

四 现成良知之辨 /354

五 无善无恶之辨 /371

六 格物工夫之辨 /395

 

中晚明的阳明学与三教融合 /411

一 三教融合 /412

二 有无之境 /422

三 生死关切 /436

四 正统与异端 /453

五 儒学的民间化与宗教化 /463

附录一 王龙溪先生年谱 /483

附录二 明刊《龙溪会语》及王龙溪文集佚文 ——王龙溪文集明刊本略考 /547

后记 /595

增订版后记 /599

征引与参考文献 /606

索引 /621


作者介绍:

彭国翔,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以及世界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访问学人与研究员。曾获“2016年度北半球国家与文化克鲁格讲席”(Kluge Chair in Countries and Cultures of the North)、“2009年度贝塞尔研究奖”(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学和宗教的比较。除本书外,还著有《身心修炼:儒家传统的功夫论》、《中国哲学方法论:如何治中国哲学》、《智者的现世关怀:牟宗三的政治与社会思想》、《近世儒学史的辨正与钩沉》、《儒家传统:宗教与人文主义之间》、《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儒家传统的诠释与思辨:从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儒家传统与中国哲学:新世纪的回顾与前瞻》以及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学术翻译、主编丛书多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对佛教而言,“无明”可以说是宇宙中一个与“清净心”并存的终极成分,它与生俱来,本身便是源始的存在,所谓“无始无明”。


顿渐之,亦概言之耳。顿渐一机,虚

实之辨;乾坤道,刚柔之节也。理乘顿悟,事属渐修;悟以启修,修以证悟。根有利钝,故法有顿渐。要之顿亦由渐而入,所谓上乘兼修中下也。真修之人,乃有真悟。用功不密而遽云顿悟者,皆堕情识,非真修也。孔子自叙十五而志学,是即所谓不逾矩之学,犹造衡即是权始。矩者,良知之天则也。自志学驯至于从心,只是志到熟处,非有二也。权不离经,自始学以至用权,只是经到化处,非有二也。孔子之学自理观之,谓之顿可也;自事观之,谓之渐亦可也。此终身经历之次第,学道之榜样也。(《全集》卷十七)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洪与汝中论学。汝中举先生教言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德洪日


王阳明的良知教又是在同朱子的对话过程中基于《大学》等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中晚明围绕阳明思想的讨论便自然导致《大学》等儒家经典本身所涵内容的进一步繁衍。

中晚明阳明学的展开,尽管相当程度上是在阳明良知教的话语形式之下,但其中既有阳明思想所涵各种端绪的展开,也有对儒学经典中基本观念的不同于阳明的理解,还包括对佛道二教思想的批判、诠释和吸收。


在晚年居越以后达到“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之化境的情况下,阳明吸收佛道“无”的智慧这一主题方格外显露,并在四句教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中获得了最为凝练的表达。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自序

一部学术著作的价值,是要经过时间检验的。如果一部学术著作问世二十年之后,仍能被视为所在领域不可绕过的之作,该书的学术价值,应当可以说通过了检验而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今年恰好是我的《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初版二十周年,上海三联书店雅意新版,海内外学界的前辈同行再予背书,都是对此书的充分肯定。这当然是让我感到欣慰的。

此书的初版,是2003年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繁体字版。当时蔡仁厚、刘述先两位先生曾赐序鼓励。如今二人俱已作古,令我思之不胜唏嘘。好在文字可以留存于历史,这两位我尊敬并和我保持了长期交往的前辈撰写的序文,已经得到了永远的保存。二十年来,老辈凋零,不只两位先生。每每想起自己得益于诸多前辈之处,无论是精神的感召、思想的启迪,还是知识的累积,更不必说人生种种的支持,我的感激与思念之情,都会涌上心头!

本书的第二版,也是简体字的初版,2005年由北京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作为“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九辑的一种出版。由于本书基于我2001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在作于2004年10月的那一版的后记中,我简要说明了博士论文诞生的经过。如果说一本博士论文意味着多年的积累,那么,当年以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为研究对象,在八个月内撰写了四十八万字的博士论文,还不包括两篇附录的文字,正是我从大学到硕士、博士这十年间不断阅读与思考的结果之一。大学、硕士和博士的十年,我可以说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几乎达到了“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地步。

2005年简体字版初版时,本书已经超过六百页,成为“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有史以来最厚的一本。因此,当时的附录只有“王龙溪先生年谱”,略去了“明刊《龙溪会语》及王龙溪文集佚文——王龙溪文集明刊本略考”。但是,“王龙溪先生年谱”固然是历史上的首作,我对王龙溪文集明刊本的研究,尤其是在北大图书馆善本室发现《龙溪会语》,并将《龙溪会语》中没有被后来各种版本的《王龙溪先生全集》收录的若干文字特别辑出并专门加以考察,更是为王龙溪以及中晚明阳明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第一手文献。因此,2015年简体字初版十周年之际,本书作为“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修订版之一再次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时,我便将“明刊《龙溪会语》及王龙溪文集佚文——王龙溪文集明刊本略考”作为“附录二”收入其中。除了新写的一篇后记,增补的部分就是这篇文字。事实上,本书2003年台湾学生书局的繁体字初版,附录原本就包括“王龙溪先生年谱”和“明刊《龙溪会语》及王龙溪文集佚文——王龙溪文集明刊本略考”。在这个意义上,2015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增订本,除了陈来先生的新序、我新写的后记以及若干修订之外,主体部分包括正文和附录,可以说就是2003年台湾学生书局版的简体字版。

当然,2005年简体字初版十年之后,历史进入了一个和我在1998—2001年撰写博士论文时期颇为不同的年代。时代变迁引起的一些问题让我引发的一些思考,在2015年北京三联书店的增订版后记中有所反映。对照2015年增订版后记和2005年初版后记,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我在心境与关注上的一些变迁。如今,八年过去,心境与关注自然不能没有变化,但是,关联于阳明学、儒家甚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如今我所要表达的,恐怕大体仍不出我在2015年增订版后记所写的内容。换言之,那篇后记中我的关怀所在,如今恐怕仍然挥之未去。这是不是说明:我所关注和思考的那些问题仍然存在、未尝消解,甚至愈演愈烈了呢?两版后记本版均予收录,有心的读者阅览,必当能于此深长思之。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最新的版本虽然做了全面的校订,但参考文献中现代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以2001年为下限。这是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完成并定稿于2001年4月,之后问世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自然不在其中。书中的个别观察和判断,比如一处脚注提到中文世界似乎尚未见有关于管志道的专门研究,也以我完成论文的2001年为限。后来逐渐有了关于管志道的专题研究,例如我在清华和北大指导的学生王硕,其博士论文便以管志道为题。如今的新版没有将2001年之后有关阳明学的研究成果补充进去,只是如实反映当时写作的情况。不过,在我撰写博士论文的时候,2001年之前海内外相关的各种研究成果,包括博、硕士论文,则几乎网罗殆尽,最大限度地消化吸收到了本书之中。细心的读者留意书中的论述、注释以及书后所列参考文献,当一目了然。

那么,我为什么首先要说明这一点呢?因为学界常有一种不良的现象:似乎越少参考、消化和吸收他人既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越能表示自己的研究具有原创性。这当然荒唐可笑,不懂现代学术为何物。所谓“温故而知新”,如果不知道自己研究的题目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哪些问题早已被以往学者的研究解决,又如何保证自己的研究能够推陈出新、不拾人牙慧甚至还不及以往学者早已做过的研究呢?除了个别研究成果难免会有遗漏之外,如果不知道以往的研究者在相关领域已经做过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意味着必要的知识方面的准备工作尚未做好,属于学术训练和学术意识不够。至于了解以往的研究成果,甚至暗中袭取,却佯作不知,则属于“诚”德有愧的“心术”问题了。事实上,后一种做法不过是掩耳盗铃。因为同样的题目学界何人先做、何人后做?后者较之前者是“推陈出新”还是“拾人牙慧”乃至“窃取”?同行稍加留意,尤其是以当今网络和检索工具的便捷,焉有不知?所以,那种蓄意忽视他人既有研究成果的做法,比起缺乏专业学术训练和学术意识所致的无知,更是一种心胸促狭、缺乏自信的表现。这样的学术研究达不到真正的一流,是可想而知的。我在2015年版的后记中已经提到张载“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的话,有志于学术而不甘庸碌的朋友,于此当有共鸣。

还有一点我想说明的,是我对于运用原始文献的看法。本书对于原始文献的运用,尤其是有关阳明学的各种文集和史料,大都以未经现代标点的文本为据。有些是收录于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之类的影印文集;有些如《龙溪会语》《王龙溪先生全集》以及不少阳明后学的文集等,则直接以明清刊刻的线装古籍和善本为据。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由于那时大量阳明后学的文集尚无现代标点本问世;另一方面则是我历来认为,解读原始文献最好基于未加现代标点的白文本。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对古文的思想内容(“义理”)理解准确,解读时一定不会断错句读;但凡句读有错,多半是没有读懂所致。这一点,我想大体也是中国人文学界的共识。也正因此,我曾经任教的清华、北大和浙大,几乎每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中都会有古文断句的内容。毫无疑问,这正是对学生古文理解能力的考察。而我自己至今仍不时和学生一道研读线装古籍,为的就是不断培养和提高直接解读古典的能力。在我看来,真正的专业学者必须具备这一能力。因此,对于专业的学者来说,现代的标点本实际上并不十分需要。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即使有了再多阳明后学文集的现代标点本,且即便将标点的错误降到最低,恐怕也极少有人会持续投注心力地去研读。这或许是我个人的偏见,但至少对于通过直接研读未加标点的古籍以提升专业的研究能力而言,恐怕不无意义。

本书问世以来,海内外同仁多有谬许。但我想说的是,就阳明学研究而言,本书以王龙溪作为透视整个阳明学的焦点的写法,即那种将“点”(个案)与“面”(阶段哲学思想史)有机结合并使二者相互支持的取径,只适用于像王龙溪那样的人物。因为他一方面高寿,亲身参与并见证了阳明学从兴起到鼎盛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他居于阳明学各种论辩的核心,足以成为考察阳明学所涉义理各个方面与层次的焦点。其他阳明后学罕有同时具备这两项条件者,所以其研究并不能照搬那种写法。如果不限于阳明学的范围,而是就更为广泛乃至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来说,研究对象适合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更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而要由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来决定了。不过,如果说本书在初版二十年后的今天仍能具有些许参考的意义,除了书中关于阳明学的若干文献、论证、观察和判断之外,或许还在于书中体现的我对于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包括“文献基础、西学素养和国际视野”这三元一组的观念架构以及“中西双向互诠”的基本原则。对此较为系统的自觉和反省,详见我的《中国哲学方法论:如何治“中国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20),有心的读者可以参看。当然,这些方法论自觉并不限于本书,而是几乎反映在迄今为止我所有的研究工作之中。

陈来先生在本书2015年增订版的序中曾说本书“承担了他的世代开启阳明后学研究并使之发展的使命”。从我完成博士论文迄今,二十余年来,在阳明学乃至整个宋明理学的领域,无论是文献的搜集和整理,还是研究论著的发表与出版,在数量上都呈现出极大的增长。其中的一些成果发掘和探讨了以往研究薄弱甚至未尝触及的人物及其思想,的确可喜可贺。但另一方面,如何避免拾人牙慧,让“后出转精”就每一项研究而言都能不停留在“应然”的层面,依旧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自己指导学生博士论文选题时,历来要求他们不要重复学界既有的题目,而是尽可能去探索那些以往尚未被深究的人物及其思想世界。在我看来,学术工作是一项“共业”,好比大家共同在建造一座宫殿,只有在那些未竟之处添砖加瓦,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贡献。在已经完工的地方造作,非但并无用武之地,硬要叠床架屋的话,反而会破坏建筑的结构和美感,其弊已经不是“狗尾续貂”所能够形容的了。如何避免这一点,需要真正以学术为志业的学界同仁们的自觉和精诚。

为了能将本书最新的版本呈现给读者,作为初版迄今二十周年的纪念,上海三联书店的朋友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责任编辑亚平女士尤费心力。我在清华任教时曾指导过的学生李卓,辑出了北京三联书店版的一些引文问题;我现在浙大指导的学生蔡昊洋、陈辰参与了本书清样的校订,尤其是王若言,校出了一些以往未曾留意的误植。正是她/他们的工作,使得本书有了这一最新版本;使得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较之以往诸版,也减少到了最小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校订最为精良的一个版本了。在此,我要向诸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媒体评论

作者首先以中晚明阳明学的核心人物王龙溪为取样,全面、彻底地考察其哲学思想,进而扩展到中晚明阳明学的整体脉络,探讨其思想内涵与发展线索,既进行专精深细的个案研究,又以问题为中心条分缕析地把握阶段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并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机结合,从而使中晚明阳明学丰富的思想内容获得了深入清晰的展示。本书资料详实,尤为突出的特点是思想讨论的深入,理论分析能发前人所未发。在所处理的课题范围内,本书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给人以深刻印象。——陈 来

 

该书明智而审慎地将哲学与思想史结合起来,其恢弘之处不仅在于篇幅之巨,更在于叙述的丰富与诠释的精确。虽然研究的中心是王畿的思想,但作者忠实地将其置于时代的思想脉络之中,如此本书就不仅是对王畿个人思想的深入考察,更是对十六世纪整个思想界的主题与趋势的全面研究。本书纹理与质地丰富厚重,分析和论述精致细腻,圆满完成了本书给自己设定的两项主要任务:一、为王畿其人其学绘制了一幅详尽画像;二、阐明了王畿所涉的诸多思想资源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伍安祖(On-cho Ng)

 

本书初版二十年后的再版,充分认可并祝贺了作者在阳明学及中晚明哲学思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杰出贡献。二十年前的初版,已经明确地阐明了良知学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中晚明哲学思想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帮助不只一代的学者了解良知学的演变和意义。如今的再版,将继续为未来的研究者真正进入阳明学的思想世界提供帮助,激发他们更为深刻地欣赏阳明学及其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艾文贺(Philip J. Ivanhoe)

 

初版迄今二十年,对于理解王龙溪以及整个中晚明阳明学的发展,《良知学的展开》仍然是一部绕不开的著作。该书不仅细致周密而且包罗万象,对于富有原创性以及睿识洞见的哲学思想史研究而言,更建立了一个典范。——梅约翰(John Makeham)


书籍介绍

作者以中晚明阳明学的核心人物王龙溪为取样,全面、彻底地考察其哲学思想,进而扩展到中晚明阳明学的整体脉络,探讨其思想内涵与发展线索,既进行专精深细的个案研究,又以问题为中心条分缕析地把握阶段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并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机结合,从而使中晚明阳明学丰富的思想内容获得了深入清晰的展示。本书资料翔实,尤为突出的特点是思想讨论的深入,理论分析能发前人所未发。在所处理的课题范围内,本书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名家推荐

陈 来

作者首先以中晚明阳明学的核心人物王龙溪为取样,全面、彻底地考察其哲学思想,进而扩展到中晚明阳明学的整体脉络,探讨其思想内涵与发展线索,既进行专精深细的个案研究,又以问题为中心条分缕析地把握阶段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并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机结合,从而使中晚明阳明学丰富的思想内容获得了深入清晰的展示。本书资料详实,尤为突出的特点是思想讨论的深入,理论分析能发前人所未发。在所处理的课题范围内,本书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伍安祖(On-cho Ng)

该书明智而审慎地将哲学与思想史结合起来,其恢弘之处不仅在于篇幅之巨,更在于叙述的丰富与诠释的精确。虽然研究的中心是王畿的思想,但作者忠实地将其置于时代的思想脉络之中,如此本书就不仅是对王畿个人思想的深入考察,更是对十六世纪整个思想界的主题与趋势的全面研究。本书纹理与质地丰富厚重,分析和论述精致细腻,圆满完成了本书给自己设定的两项主要任务:一、为王畿其人其学绘制了一幅详尽画像;二、阐明了王畿所涉的诸多思想资源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艾文贺(Philip J. Ivanhoe)

本书初版二十年后的再版,充分认可并祝贺了作者在阳明学及中晚明哲学思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杰出贡献。二十年前的初版,已经明确地阐明了良知学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中晚明哲学思想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帮助不只一代的学者了解良知学的演变和意义。如今的再版,将继续为未来的研究者真正进入阳明学的思想世界提供帮助,激发他们更为深刻地欣赏阳明学及其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梅约翰(John Makeham)

初版迄今二十年,对于理解王龙溪以及整个中晚明阳明学的发展,《良知学的展开》仍然是一部必读的著作。该书不仅细致周密而且包罗万象,对于富有原创性以及睿识洞见的哲学思想史研究而言,更建立了一个典范。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360+)
  • 可以购买(77+)
  • 章节完整(237+)
  • 中评(144+)
  • 收费(110+)
  • 三星好评(80+)
  • 无颠倒(353+)
  • azw3(547+)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5-01-02 23:13:08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谭***然: ( 2025-01-07 19:50:57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师***怡: ( 2025-01-05 21:55:40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权***颜: ( 2025-01-08 02:52:26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融***华: ( 2025-01-16 06:38:52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冉***兮: ( 2024-12-26 19:49:10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芮***枫: ( 2025-01-12 12:26:48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薛***玉: ( 2024-12-24 00:08:07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利***巧: ( 2025-01-10 00:02:3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冷***洁: ( 2025-01-04 19:15:5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苍***如: ( 2024-12-22 03:41:1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詹***萍: ( 2025-01-06 23:13:36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权***波: ( 2024-12-27 17:52:11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堵***洁: ( 2025-01-08 05:30:23 )

    好用,支持

  • 网友 敖***菡: ( 2025-01-16 15:25:01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随机推荐